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深度:王棟談拜登政府對華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1-08-20 00:02:46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財長耶倫分別通話,進行了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雙方均強調了中美貿易的重要性,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願意保持溝通。儘管未來談判難度不小,現在中美雙方在經貿領域重啟接洽,都採取了較為務實的、理性的態度,這能夠為中美尋求建立新的經貿均衡,管控解決在經貿領域里的分歧,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基礎上“重新掛鈎”,奠定良好的基礎。

  應當看到,中美競爭的實質是在於如何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實際上,我們有決心能夠做得更好。我們不怕和美國進行競爭,當然這種競爭應該是良性的、理性的和公平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種“你追我趕”的運動場上的競爭。

  中美關係重回正軌 人文交流是抓手

  中評社:我們知道,今年是中美關係歷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開啟50周年,您認為當年的“乒乓外交”對於今日的中美關係有何啟示和借鑒意義?

  王棟:“乒乓外交”確實是中美關係史上、也是外交史上的一個神來之筆。當初是毛主席拍的板,決定邀請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界錦標賽的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一下子“小球轉動大球”,推動了中美破冰,成為了外交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重要歷史性事件。

  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當初的“乒乓外交”中有幾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對今天的中美關係有著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一是,要有戰略眼光。如果領導人沒有戰略上的眼光,很多時候機會就會稍縱即逝,甚至還會做出根本錯誤判斷和決策。因此,現在美國需要去思考的是,他們現在的政治領導人有沒有像當初尼克松、基辛格那樣的戰略眼光,還是說這些領導人對政治利益的盤算超過了真正的戰略格局。今天美國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美國政府、國會、媒體爭先恐後妖魔化中國,挖空心思渲染誇大炒作中國威脅,當“反華與對華強硬”成為美國的政治正確之後,對華理性觀點被邊緣化,很多人唯恐遭到保守派、反華派的猛烈攻擊而不敢持對華理性意見。因此,美國對華態度處在一個非常不理性、甚至可以說是歇斯底里的氛圍之下。拜登政府現在“沒有政治勇氣去做正確的事情”,他們在對華問題上的強硬表態一部分盤算是要對強硬派示好、想求得共和黨和保守派的支持,以試圖降低其推動拜登政府國內議程的阻力,這其實是出於一種政治上的算計和機會主義。但拜登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養虎為患,越是同非理性的反華聲音沆瀣一氣,到最後就越會對中美關係造成傷害,也更加會傷害美國的信譽。所以,政治領導人如何在其短期的政治利益計算和長遠的戰略眼光之間進行權衡,這是“乒乓外交”帶來的第一點啟示和借鑒。

  二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3月18-19日舉行的安克雷奇對話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正告美方:美國沒有資格以“教師爺”心態,居高臨下地與中國打交道,中國人民“不吃這一套”。這不啻於佛家偈語所說的“當頭棒喝”,也是對美國原有“舊接觸共識”中認識論謬誤的有力敲打。但是讓美國一下子醒過來恐怕也很難,美國始終沒有意識到它有這樣的謬誤,沒有辦法以一種真正的平等相待和互相尊重的態度看待中國。所以我們要繼續“棒喝”。不久前剛剛舉行的天津會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來訪,與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談,王毅國委會見了舍曼。在會談中,中方提出“糾錯清單”,和“四個停止”的要求,即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損害中國利益”,“停止踩紅線和玩火挑釁”,“停止打著價值觀幌子搞集團對抗”。這就是繼續“棒喝”,要讓美國清醒過來。美國以前是想來改變中國,發現改變不了就變成另外的極端,覺得中國是“威脅”,對華心態、認知出現了嚴重扭曲,於是又要來打壓中國。回顧“乒乓外交”,當時中美之間確實做到了平等相待、相互尊重,雙方當時都有一種戰略上的善意。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乒乓外交”對今天中美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借鑒和啟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