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國民黨主席選舉 現象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1-11-03 00:05:11  


 
  在上述時空背景下,一些基層黨員及民眾開始對台灣的選舉政治、國民兩黨的理念路線進行反思與覺醒。事實上,自1996年直接選舉以來,台灣經歷了7次直接選舉與三次政黨輪替,但伴隨政治轉型而來的不僅不是經濟奇跡的再現,而是近20多年來的經濟成長的持續減速,以致陷入越來越讓人窒息的成長停滯且分化加劇的“悶經濟”狀態。基層民眾反權貴的覺醒浪潮繼“太陽花”學潮、“韓流”之後繼續發酵。來自基層民眾的國民黨基層黨員,更經歷國民黨在勢力與實力上近20多年來的江河日下,也在無奈與鬱悶中暗自反思國民黨究竟該何去何從。

  在這種背景與氛圍下,如果說那些因不滿生存現狀而經濟覺醒進而開始反權貴的庶民,曾經以為出身不那麼權貴、形象堪為“我族”、主張扣人心弦、論述通俗易懂的韓國瑜,可以作為他們的利益代言人而加以支持,進而形成了席捲台灣的“韓流”現象;那麼,在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張亞中教授的相反於民進黨“台獨”且也有別於其他候選人“獨台”的鮮明理念、有助於台灣安全與發展的路線主張,加之鏗鏘有力的論述、敢於鬥爭的表現,則暗合了那些憂心“中國國民黨”徹底走向“台灣國民黨”而最終亡黨、焦慮台海和平可能生變將危及身家性命與財產安全,而反思與覺醒中的部分基層黨員的心意。這就是繼“韓國瑜現象”之後“張亞中現象”得以出現的背景及原因。

  但是,正如台灣民眾的覺醒還祇是部分庶民的經濟覺醒一樣,國民黨黨員的覺醒也祇局限於部分基層黨員的政治覺醒,且更多是安全覺醒。加之,當前的國民黨組織運作主要還是權貴把持的派系運作以及相應現實利益的派系捆綁。在這樣的黨員覺醒程度與黨員派系結構下,儘管選舉過程中張亞中的民意調查支持度呈現飆升並領先的勢頭,曾迫使朱立倫陣營為求勝選不惜“抹紅”張亞中並操作“棄江保朱”策略,但是,朱立倫還是有驚無險、合符預期地當選國民黨主席。

  國民黨黨員的覺醒以及被張亞中論述的激發,首先體現為先前不被看好但異軍突起的政治素人“張亞中現象”的出現,包括張亞中教授獲得了僅次於朱立倫、遠高於江啟臣的得票數與得票率。其次,體現為張亞中的得票數(60632票)與得票率(32.59%)也遠高於2017年理念與路線相近的洪秀柱的得票數(53063票)與得票率(19.20%)。再次,體現為朱立倫的得票數(85164票)與得票率(45.78%)不僅並未過半,而且相較於2015年當選得票率(99.61%)跌落過半, 也低於2017年吳敦義的當選得票數(144408票)及得票率(52.24%),更低於2020年江啟臣當選得票率68.8%(得票數僅略高於2020年江啟臣的84860票)。此外,也體現為此次黨主席選舉中黨員投票意願的開始提升。此次黨主席選舉總選舉人數(370711人)、投票率(50.71%,投票數187999票,有效票186018票,無效票1980票),雖然低於2017年主席選舉的總選舉人數(476196人)及投票率(58.05%),但高於2020年主席補選的總選舉人數(345971人)及投票率(35.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