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緬甸轉型正義與政治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02-13 00:07:26  


 
  緬甸的歷史和現實充分說明,軍人干政的獨特體制勢必會持續存在,緬甸任何重大改革若缺少軍方的妥協與合作都將窒礙難行。敏昂萊曾表示,在邁向民主過程中的兩大障礙可能導致結局走向混亂,一是不遵守法規,二是武裝造反;他認為必須杜絕此障礙,民主才能持續進步,因此軍隊在緬甸國家政治中仍要發揮維持穩定的作用。⑯實踐表明,民主並不能有效解決社會平等、福利分配、經濟發展,民主也無法持續提升治理的質量,甚至連疫情的治理也力有不逮。民主的蕭條和停滯並非緬甸目前可以承受得起的奢侈品,而主張加強對國家和社會進行牢固控制的軍方威權仍然韌性十足。冷戰結束以來,以西方文明為地基的自由主義式民主在政治話語中一直占據道德制高點,昂山自由派在此潮流的裹挾中也致力於將緬甸變為其理想中的國度。然而,自由主義政治的失靈屢屢發生,現實中威權政體在一些國家獲得了成功,更有不少國家實際上在介於民主和威權之間進行治理。民主並非衹有西方地基的自由主義民主,尤其在緬甸,增加民主概念的彈性和適應性,長期發展符合緬甸特點的混合政體模式,最有利於緩解緬甸各方勢力的相互拉扯,從而真正提升治理能力,進入穩固治理階段。

  四、緬甸政治衝突的負和博弈與未來挑戰

  英國殖民者在退出之際,把歷史上並不屬於緬甸的土地和民族劃入,短期統治的日本殖民者又導致其軍閥割據局面加劇,這些都為緬甸留下了其無法消化的殖民遺產,在遠東地區如意地埋伏上了政治地雷。緬甸今日的分歧與動蕩,儘管基礎的經濟結構是重要原因,但卻不是理解該區域錯綜複雜局面的唯一維度。雖然在國家經濟發展、國家主權底線方面的見解和方略,昂山素季及其政府與軍隊應該至少在某種底線上已達成了共識,但是這並不能抹去昂山素季和軍政府之間的根本區別和博弈本質。作為傳統的執政力量,軍方擁有著較大的底盤,但是這個底盤正在不斷被削弱,昂山派的兩次連勝就能部分反映這一點。作為民族國家的捍衛者,緬甸軍政府會本能地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待自身和外部世界,經過一系列文官政府的軟弱與無力,緬甸軍政府對文官政府的效率並不信任,同時將忠誠、愛國、衛國等特質注入了自己建設與發展的長期敘事當中,將自身看作是比文官政府更基礎的緬甸國家捍衛者。

  相對而言,昂山素季及其民主理念更多像是舶來品。在這種並非發源於緬甸文化中的西式民主理念的視角看來,緬甸軍政府無疑是緬甸人民自由和民主的破壞者和加害者。緬甸軍政府在政治博弈中將緬甸的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其道德的最底層載體,將國家完整作為其政治追求中的理論底線,認為逾越此線便可被其討伐。這種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自然之義、鄉土之氣與自由主義天生追求最終大同的目標顯得格格不入。當下現實的問題固然要面對,但至少從更長遠的理論設想來說,脫胎於自由主義的昂山派必然會把軍政府的理念定為短視的道德壟斷進而拋棄。軍政府並不缺乏理解昂山派真實意圖和長遠計劃的智力,更察覺到了自己衹是促進昂山派這一終極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工具。因此,當經濟民生、國際問題、政治體制等諸多變量浮現於國家治理手段之前時,本質上“鄉土氣”的軍政府和“反國家”的昂山自由主義派之間深層的矛盾和衝突就顯得尤其無法避免。美國和西方青睞甚至是親自栽培起來的昂山派緬甸自由主義者們傾向於認為“普世價值”本身具有不證自明的道德優越性,但以民族主義的獨特性為政治底色的緬甸軍政府也認為自己所追尋的“國家利益”具有相當程度的合理性,它傾向於堅持緬甸的發展必須立足於本國國情,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必須經過緬甸本土空間內的審查和改造才能談得上是否合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