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促和統 第七屆中華文化論壇綜述

http://www.CRNTT.com   2022-02-21 00:06:01  


 
  “中研院”院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朱雲漢認為,中國文化基因不信“霸道”這一套,尊崇王道濟弱扶傾,畢竟人類是命運共同體、高度相互依存,不可能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犧牲旁人之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重點在於如何讓中華文化具有主體性,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而且不斷演進。兩岸走過不完全一樣的現代化過程,但相信還是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相互感應的思想或指導原則。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一定要讓文化是可以實踐的,必須要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在生活各領域都能實踐。

  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認為,愛護中華文化不是口號,企業跟政治都要講究“執行力”。元宇宙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可定義為“過去、現在與未來”。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空間,能不能在科技上發展成功沒把握,但元宇宙若用在中華文化執行力,絕對會成功。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李道湘認為,董仲舒適應漢初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將傳統儒學與法家、道家、陰陽家等諸家學說結合起來,建立了“大一統”思想體系。經過幾千年歷史積澱,“大一統”觀念已成為民族文化深層社會心理的結構,成為中華民族的政治思維定勢。今天,它的現實意義在於,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凝聚全體中華兒女的共識,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面對當今劇烈變動的世界,必須堅守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底線共識。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彭丹宇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間曾經有著悠久的記憶和廣泛的認同。“台獨”分裂勢力忌憚由於文化認同而導致走向國家的認同,從而最終走向國家統一,因此在這些相關領域拼命地切割台灣與大陸的歷史、文化等聯繫。事實上,中華文化影響不可能完全去除。兩岸同胞應當攜手同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凝練現代文明的精髓,喚醒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發展和繁榮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維護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和整體利益,共同書寫中華優秀文化新的前景,讓優秀中華文化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志民認為,絲路精神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內涵,體現中國負責任世界大國的擔當,體現“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夥伴精神,體現開放、綠色、廉潔三大理念,為構建“絲路新秩序”提供價值導向和規範引領。它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發展中經濟體的方向發展,進而影響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超越了近代以來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舊思維,開創了國際合作新模式,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中國智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