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
中評智庫:如何以法律工具遏制台灣政策法案 | |
http://www.CRNTT.com 2022-12-20 00:13:47 |
整體來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所通過的一攬子修正案以及個別議員另行提出的修正案中,作出了大量的妥協,其中,相當的重點被放在對該法案可能獲得威懾中國還是激怒中國的效果的評估,以及是否構成了美國對台政策由戰略性的曖昧轉變為戰略性的清晰。 就前一個焦點問題,一攬子修正案以及Markey議員提出的關於強調運用溝通對話的穩定措施的修正案中,都採取“轉移焦點”的方式,致力於將國際上對於“誰是挑釁者”的視線放到中國大陸身上,釋放“美國並非挑釁者”的信息。Markey議員補充提議,外交仍將會是美國對台政策的中心,他們具有用盡一切辦法阻止兩個核武器國家陷入衝突的道德義務。Murphy議員則認為是中國越來越挑釁的政策使得美國不得不變更其對台政策。 關於戰略性曖昧和戰略性清晰的問題,Paul議員就提出,《台灣政策法案》構成了戰略性的清晰的姿態轉變,而美國採取戰略性的曖昧的姿態已經四十幾年,鞏固了其中國政策,如今轉為戰略性的清晰,不僅可能失去原本曖昧政策下對中國的威懾因素,而且若美國在建立威懾中國的實際能力之前,就作出這樣的宣稱,可能會鼓勵中國在美國和台灣能夠打敗中國之前就採取行動,造成在本可以避免戰爭的情況之下,戰爭的可能性卻越來越大。 然而,幾乎所有發言的議員均反對這一解讀。梅南德茲主席認為,從解釋的規則來看,本法案沒有任何對“一個中國政策”的修改,也沒有任何對《與台灣關係法》根本目的的修改。Merkley議員認為,“戰略性曖昧”或“戰略性的清晰”是關於如中國“進攻”台灣,美國是否直接參與的問題,而《台灣政策法案》並不表示直接參與戰爭。 四、法案的發展“前景” 要判斷《台灣政策法案》的未來走向,首先需要把握此法案的“跨黨派法案”的性質。 當然,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台灣政策法案》並不是唯一的一項跨黨派法案。《2018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19台北法案》等以及2021年提交眾議院的《台灣和平穩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今年5月13日生效的《指示國務卿制定為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的策略以及其他目的的法案》均為跨黨派法案。這些既有的跨黨派法案的發展進程,對於我們判斷《台灣政策法案》的發展走向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