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觀察:“台獨教育”對青年的遞進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3-03-28 00:05:57  


 
  民進黨自2016年5月再次上台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任用兩位“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人士擔任台教育與文化部門負責人,並立刻廢除馬英九任期內所推動的“課綱微調”,繼續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政策,企圖把日本的殖民侵占和中華的江山一統相混淆,將台灣與中國大陸完全分割開來。其中,完成修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並於2019年正式上路實施。其中不僅將台灣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史”並入“東亞史”,而且在書中大量删減了中國史的相關內容,將5000年的中國歷史僅僅用1000多字概括。教材中更是完全不提清朝時期對於台灣開發的貢獻,反而把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對於基礎建設的投入說成是日本對台灣的“貢獻”。其中修建了台灣嘉南大圳的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更是被“神化”,但課本卻完全未提八田與一修建水利工程時侵占農田及向民眾強收水費的事實。

  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尤其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綠化”歷史教學與“文化台獨”教育政策,造成嚴重的社會政治後果,造成台灣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念錯亂與史觀混亂,也模糊了台灣年輕人對於大陸和日本之間的錯誤觀感。

  二、台灣“去中國化”“台獨教育”對台灣地區青年“國家認同”的影響

  國家認同是人們所有的政治認同中處於最高層次的認同,即國家認同是政治認同的最高形式。島內“台獨”教育的始作俑者是李登輝,而民進黨執政者繼承了李登輝的衣鉢。在“台獨”史觀教育下的一代代台灣青年,通過被強行灌輸“台獨”思想,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的重新塑造,淡化了他們的“中國國家意識”和歷史認同觀,深陷於“台獨”思維與意識之中,也讓台灣社會“獨化”現象更加嚴峻,嚴重威脅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給中國國家認同和祖國和平統一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一)台灣青年“台灣主體意識”的強化與文化政治認同的混亂

  “台灣主體意識”發軔於日據時期,流變於20世紀60-80年代,畸變於20世紀90年代。教科書是台灣當局政治意識形態的映射與體現。以“台灣認同”即“台灣主體意識”的滲透為指針,台灣地區中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具有嚴重的“去中國化”與“台獨”政治化傾向。20餘年來,島內的所謂台灣“本土意識”增強,一批“人造獨”被培養出來,成為“台獨”意識形態的追捧者,甘為民進黨票源,讓民進黨在選舉中大嘗“甜頭”;20餘年來,兩岸間國族認同差距加大,開始出現“人造獨”基因的世代傳承,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挑戰。李登輝、陳水扁時代通過在政策上實行“去中國化”來迎合美日,從而達到鞏固政權和尋求國際上政治依靠的目的。他們否定“九二共識”,扭曲一個中國原則,對本土青年灌輸“台獨”觀念,導致兩岸民眾思想意識與政治認同長期處於對立狀態,產生了疏離感和“他者感”,並炮製了文化衝突,從而使台灣社會的“本土化”傾向不斷加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