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台“黃仁勳熱”背後的餐桌與菜單之問

http://www.CRNTT.com   2024-06-13 00:00:36  


 
  尤其是,隨著美國近年來發起對中國大陸的“小院高墻”科技封鎖戰,黃仁勳、蘇姿丰麾下的高科技企業,日益成為美國“以台制華”戰略的新抓手,形成了既拉攏、又防備,以政治為導向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在上述背景下,即便英偉達、AMD等公司明確認識到中國大陸產業鏈與市場的重要性,亦保留和經營在大陸重要事業和伙伴,但也不得不遵守美國對華禁令,而這恰恰成為“台獨”勢力謀求兩岸經貿脫鉤、科技斷鏈、依附美國抗中“小圈子”的絕佳樣板。

  一言以蔽之,綠營輿論炒作“黃仁勳旋風”、吹捧“台裔美國人”在高科技領域的成就,本質目的是建構“經濟台獨”論述。過去,日益緊密的兩岸經貿關係,始終是“台獨”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但如今“時代變了”,美國對華科技戰、貿易戰,成為“台獨”勢力緊緊抓住的稻草。從蔡英文任內開始鼓吹所謂“台灣是世界的台灣(意在否定台灣是中國的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在高科技和區域經貿合作領域“脫中入美”,找到了實實在在的支點。

  重視台灣地區產業與市場、利用“台灣背景”親近島內社會,本是黃仁勳等科技商人的企業發展策略,這無可厚非。黃仁勳此次參加台北國際電腦節,刻意避免與賴清德同台,也反映其在兩岸、中美間“走鋼絲”的考量。但“台獨”勢力藉機政治炒作,在島內混淆視聽、誤導民意認知,必須引起兩岸輿論高度警惕和自覺抵制。如果台灣民眾能夠冷靜下來,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就可以逐漸體悟到,島內“黃仁勳熱”背後,其實浮現出一個台灣社會普遍不想面對、不敢面對的尷尬事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