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月刊:中華文化是兩岸關係活水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8-07 00:00:39  


 
  交流比交惡好 台海如開戰不能寄望美國派兵馳援

  誠如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所言“交流比交惡好”,他也認為在文化上,兩岸同根同源,是“兩岸一家親”,在政治上則各有特色,存在差異與競爭,但無論如何,兩岸總需要對話交流,該合作就合作,才不會因誤判而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對立。

  互動、交流的前提是信任和善意。馬英九執政八年纍積的兩岸互信和善意,已經被蔡英文揮霍殆盡,現在要恢復交流,談何容易?但是,如果不交流、不互動,難道要等到衝突擴大到兩岸兵戎相見嗎?而美國政府已經說了多次,兩岸如果開戰美國不會出兵幫助台灣,事實上美國衹會賣武器,把彈藥庫放在台灣,再要求台灣幫忙製造砲彈,歸根結底,仗還是要台灣自己打。所以說穿了,打仗不如交流好,和平才是台灣人民最大的福祉。

  在當前民進黨當局和大陸之間猜忌嚴重、敵意濃厚的情況下,兩岸交流,雖然困難重重,但事在人為。與其看美國臉色,不如主動架構可操作的策略。最簡單的、也是最沒有爭議的,就是從文化交流做起。兩岸文化本就同根同源,即便民進黨再怎麼強調台灣主體性,都不能否認陳水扁、謝長廷大陸尋根的事實。陳水扁1991年與柯承亨、陳淞山、蘇聰賢等人走訪大陸,事後曾托人到大陸尋根,得知祖先來自福建詔安,為此還修了族譜;謝長廷2012年“開展之旅”到福建謝氏宗祠祭祖,還為此感動落淚。政治上各有所圖無可厚非,但民進黨不能為了政治利益,連自己的祖先和文化都不要了。

  展現民主與文化的自信  才能架構兩岸良性互動關係

  兩岸有相同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若以過去所纍積的文化交流為基礎,重建賴團隊與大陸交流渠道,其實可以借力使力,知行合一,並無太大的障礙,其可行之道,衹要民進黨不再刻意以“統戰”抹紅甚至阻擋類似的交流即可,展現台灣的社會自信與中華文化的自信,又何難之有?

  兩岸文化、學術界過去的交流、互通有無,非但沒有被統戰之虞,反而可將台灣的文學家、藝術家、宗教團體軟實力形塑為“台灣價值”,讓大陸對在台灣的中華文化發展,有更清楚的理解與認同,這種互動方式固不必以“反統戰”污名化,但有交流就有交情,有交情就會互相瞭解、尊重、體諒,對於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又何害之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