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董志軍、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講師江冬英、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蘇美祥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月號發表專文《基於AHP-SWOT矩陣的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影響因素研究》,作者認為: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並引入層次分析法(AHP),構建AHP-SWOT量化模型,並對融合發展的因素力度進行計算的基礎上構建戰略判斷矩陣,得到最有利於促進融合發展的戰略選擇。結果表明: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戰略中,福建省的近台區位優勢是最大優勢條件,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帶來新契機則是最大機遇;最優策略為利用區位、互補、政策等優勢,抓住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外部機遇,促進閩台生物醫藥產業深入融合發展。最後提出增強福建對台資生物醫藥企業的影響力,提升閩台生物醫藥產業的區域競爭力,構建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平台,促進福建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高質量推進若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等政策建議。文章內容如下:
一、研究背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兩岸高科技產業交流與合作已成為推動兩岸經濟發展的新動能①。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並把它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和發展,通過實施一系列科技計劃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福建具有對台工作的獨特優勢,肩負著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的重要歷史使命。生物醫藥產業亦被納入閩台高科技產業合作的重點之一,在福建省“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推動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等優勢產業對接”的政策導向。閩台生物醫藥產業各有自己的優勢,為深化閩台生物醫藥產業互補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面臨一些機遇和挑戰。深入推進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需要我們以科學的方法開展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然而當前學術界鮮少有對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戰略進行深入研究。基於此,本文構建AHP-SWOT量化模型,分析閩台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戰略,並提出推進融合發展的策略和政策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