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上百漁民在台“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外抗議 |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講師何達薷、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溫天鵬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菲律賓政府涉台新動向:表現、動因及局限》,作者認為:縱在國際、國家和個人三個維度因素共同作用下,當前菲律賓政府涉台出現新的發展動向,一是提出“台海衝突捲入論”和附和美國的“台海和平穩定論”,將菲律賓變成台海問題的“利益攸關方”;二是將台海安全作為與大國軍事合作的議題,融入美國主導的台海軍事威懾體系;三是將南海問題與台海問題連結,採取“雙海聯動”策略;四是提出加強與台灣地區合作,在“高位政治”出現“異動”。未來在“聯盟政治”和“雙海聯動”驅動下,菲律賓政府介入台灣問題的主動性增強。雖受到法理、對華利益和自身實力的限制,菲律賓介入台灣問題將是有限的;但由其涉台政策兩面性和矛盾性所產生的政策模糊性和破壞性需要關注和警惕。文章內容如下:
菲律賓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重要鄰國,中國政府重視與菲律賓關係的發展,在杜特爾特時期以“相互尊重、坦誠相待、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為原則積極構建中菲全面戰略合作關係。然而,不同於杜特爾特時期的“大國平衡”外交,當前執政的小馬科斯政府對華政策轉向“大國制衡”,重現阿基諾三世時期的“聯美制華”外交。這一對華政策轉向鮮明地體現在其發布的《2023—2028 年國家安全政策》(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2023-2028,NSP)文件。作為國家安全政策的行動指南,該文件中明確提出將加強和擴大與美西方國家的軍事合作以發揮對華威懾作用。與此同時,隨著對華政策的轉變,小馬科斯政府在關涉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追隨美國的步伐,成為美國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幫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