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社評:“台獨”內捲化 戰爭風險外溢化 | |
http://www.CRNTT.com 2025-03-26 00:01:59 |
簡言之,17條以及民進黨當局近一段時間以來針對兩岸關係的所作所為,可以用“內捲式台獨”概括,這是“台獨”演變至今的最新表現形式。“內捲”是近年來興起的輿論熱詞,源於研究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學術概念,引申後泛指某種社會活動陷入“投入越大、收益越少”的低效循環,後來被廣泛運用於惡性競爭、價格戰、形式主義、“瞎折騰”等當代社會問題。 觀察當前島內政局與民意變化,尤其是民進黨“抗中謀獨”、“綠色恐怖”的政治企圖、社會效應與輿論反響,可以得出“內捲”與“台獨”結合的觀察,而恰恰是“台獨”的內捲化催生了17條。“內捲式台獨”可歸納為兩個特點: 第一,“內捲式台獨”是“台獨”勢力被大陸硬實力強勢碾壓、以及各種“法理台獨”屢遭挫敗的“絕望”之下,民進黨當局“刀刃向內”的對內清洗。過去20多年來,在大陸《反分裂國家法》與軍事力量震懾下,以公投、“修憲”、“制憲”、宣佈“獨立”等手段實現“法理台獨”,連民進黨自己都不再相信、幾近放棄。另一方面,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後,無論是勾連外部政軍勢力企圖掏空一中原則、還是圖謀推翻聯大2758號決議文,都是謀求“國際法理台獨”的嘗試,但很明顯上述挑釁同樣屢屢碰壁。 以五年前“反滲透法”生效為標誌,民進黨當局開始將“台獨”分裂活動的重點,放在控制和切斷兩岸交流、迫害所謂“親陸勢力”和“大陸代理人”的層面。換言之,“台獨”分裂勢力既無膽衝撞大陸軍事硬實力、又無法顛覆國際社會同行的一中原則、也擋不住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大勢,只能選擇困獸猶鬥,動用手中碩果僅存的公權力,對島內不滿民進黨、反對“台獨”的政黨、團體、企業和個人進行迫害。通俗來說就是,搞不動大陸,就搞“自己人”。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