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從二十年前“胡連會”看兩岸的抉擇

http://www.CRNTT.com   2025-04-29 00:06:47  


 
  現實困境:多重因素的疊加震盪

  當前台海局勢的嚴峻複雜遠超二十年前。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加緊進行“漸進式台獨”,從修改教科書到推動“正名運動”,從採購美國軍火到炒作“海峽中線”,不斷試探大陸底線。與此同時,外部敵對勢力頻繁打“台灣牌”,將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棋子,2022年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事件,更暴露出外國敵對勢力政客,將台灣當作“以台制華”棋子的危險企圖。

更深層的矛盾在於,島內社會對兩岸關係的認知出現嚴重偏差。根據台灣《聯合報》民調,青年世代中認同“我是中國人”的比例持續走低,這種認同危機與外部勢力鼓勵“台獨”分離操作形成共振。當“天然獨”遇到“理性台獨”,當“事實台獨”碰撞“法理台獨”,台海局勢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破局之道:回歸本源的歷史擔當

  破解當前台海危局,需要重拾“胡連會”展現出的政治智慧。首先必須明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不容憾動。“九二共識”絕非簡單的政治口號,而是經過兩岸公權力機構反復確認的默契,是確保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定海神針。其次,要警惕“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敵對勢力勾連的“共謀論”,絕不允許任何勢力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第三,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夯實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
 
  歷史經驗表明,每當兩岸關係出現倒退,最終受損的都是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1996年台海危機時,台股暴跌30%;2000年“兩國論”出台後,台灣對大陸出口驟降12%。這些數據印證著“台獨”路線的經濟代價。據台灣方面統計,近二十年來台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市場依賴度40%左右,當前台灣半導體產業40%營收依賴大陸市場,這種結構性依賴,決定了任何政治操弄都難以改變經濟規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