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十年中國藝術浪潮從游行到游戲

http://www.CRNTT.com   2008-11-28 00:34:33  


 
  當代新銳

  這不是一個已經被普遍使用的概念,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氣息。它的要義是:敏感、不羈、輕質、飄揚、噴發、運動,或者是感性的、欲望的、偶在的、開放的、衝動的、游牧的——一句話,它就是後現代性的圖像文本。美麗化和游戲化是它的主要存在狀態。“美麗化”植根於流行文化的美麗面孔,其美學特征是鮮艶、光滑、耀眼,是後現代生活的美學特征。視覺上的美麗化源於享樂的欲望,是以享樂的美麗瓦解美麗政治學;今天的美麗化運動以一種全球化的美麗性取代民族性、地方性、人民性、黨派性、鬥爭性,以感官欲望公開抵制靈魂革命,實質上是“新新人類”自我救贖的一種努力狀態,是在去掉總體性之後重新建構個體感性生命的自我拯救。

  而所謂的“游戲化”在這裡沒有任何貶義,在當代文化的語境中,游戲是異質性的生長點,只有游戲精神可以鼓勵、刺激異質性從總體性的冰冷邏輯中解放出來。異質性在這裡表現為感官欲望的衝動、對於迷狂的真實體驗、對於一切發出光亮、聲響、氣味、位移等等現象的強烈興趣。在許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了戲謔的群衆場面,看到了悖謬的仿真姿態,也看到了似是而非的形態轉換。在這些作品中,沒有一錘定音的道統,沒有編碼,一切都是在游戲中泛濫著審美的快感。

  在後現代生活中,娛樂早已超出了娛樂圈;人們奉行的享樂意識形態的審美快感早已離不開游戲性狀態,當代藝術的游戲性狀態只是對這種生活的勾勒、模仿、重建。青年藝術家們以繪畫視覺的游戲性揭示了當代社會的游戲性,以游戲的仿真性揶揄生活的仿真性,游戲性在猛然間充滿了揭露與批判的力量,游戲變為非游戲;游戲既是批判的武器,又成了武器的批判。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