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讀《海角七號》

http://www.CRNTT.com   2009-02-15 09:29:57  


 
  1.《海角七號》很紅,是因為它是一部年輕導演的作品,和蔡明亮、侯孝賢都不一樣,帶來的是新鮮的氣息,所以才受到那麼多觀眾,尤其是電影票房主力——年輕觀眾的喜歡。

  2.《海角七號》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在回歸台灣鄉土電影的老傳統,這也是台灣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種類型電影,例如傳統的台灣生活習慣,一串串的閩南語。氣息是年輕的,玩搖滾的小帥哥,台灣女學生和日本老師的戀情。但手法是懷舊的,苦戀啊,眼淚啊,還有日本老師那十分動人的情書,都讓人想到瓊瑤之類的故事。而這一向是台灣電影的特色,台灣電影從來就離不開鄉愁和青春,就好像一直沒有長大的孩子,離開這兩點就集體失語。

  3.雖然懷舊,但影片還是有一定時代特點的,比如說比較開放的國際化的劇情,運用了人氣明星主演等。

  “海角”捧紅了誰?

  導演魏德聖:紅得我都不習慣了

  《海角七號》讓該片導演出其不意地火了,成為台灣最賣座的導演。過去,基本上都是他給朋友打電話借錢拍片,現在他連手機都不敢開,只要一開,鈴聲就會響不停,談採訪、上通告,甚至有人送錢給他拍攝他一直想拍的大片《塞得克巴萊》。他說,“我好像真的紅了,紅得我都不習慣了。”

  《海角七號》之前,魏德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他曾在已故大師楊德昌的影片《麻將》中擔任過副導演,而現在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傳奇。被看做是台灣電影重新開始的“破冰人物”。

  據悉,最初的魏德聖只是一個電機專業的理工科學生,因為在當兵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愛好電影的同僚,從此開始對電影發生興趣。退伍後,他終於有機會進入到了電視製作圈工作,但那時做的僅僅是個場記。

  1999年,他終於得到了執導自己首部劇情長片《七月天》的機會,該片獲得了溫哥華電影節最佳青年導演獎,但是卻因為一些原因沒能公映。“拍攝《海角七號》,就是想證明我有能力拍出好看的商業片。”魏德聖這麼說自己拍攝該片的初衷。

  男主角範逸臣:片酬大漲5倍

  當年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在亞洲大紅的時候,很多人也順便記住了一個唱著中文版《I believe》的帥氣大男孩,他就是那時剛剛出道的範逸臣。作為2002年度豐華唱片重磅推出的新人,他被定位為“幸福系歌手”,是那種在低吟淺唱間給人以慰藉的聲音。然而《海角七號》席捲台灣之時,人們驚訝地發現,那個將吉他憤怒地摔向台北街道的男主角竟然是範逸臣,短發並微微蓄須的他完全蛻變成了一個倔強和叛逆的搖滾青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