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經濟能率先實現復蘇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2-26 08:29:11  


 
  社會保障體系改革。長期以來,城鄉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對我國居民的日常消費造成了巨大的“擠出效應”,降低了居民的消費預期。據2005年的統計數據,我國城鄉居民用于教育和醫療的額外支出,對其他商品和服務所産生的擠出效應達到5810.7億元,因此,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醫療、教育和住房方面的改革,將對擴大內需帶來不可低估的正面效應。

  目前,我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改善“國富民窮”的利益分配格局,幷希望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來增强居民的消費能力。如,政府加大力度推行全面的醫療改革、教育收費改革和住房市場改革,加大對社保和醫療的投入,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保和醫療保障體系,减輕農民負擔。這對降低百姓對收入的悲觀預期,從而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擴大內需市場,刺激消費需求。從中央到地方,從降低利率、稅率到發消費券、對低收入人群實施消費補貼,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費的舉措。目前,我國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對經濟復蘇的重要性,而不僅僅將政策的焦點集中于生産領域和出口方面,從長遠看,這必將爲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一系列經濟復蘇計劃彰顯了中國雄厚的財政儲備和政府强大的調動資源的能力,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府,很難具備這種能力和資源來促進經濟的增長。這一點也將成爲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作爲一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尚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在産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空間,這些都可以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爲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這一點,也是其他許多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難以企及的。

  實現經濟復蘇需進一步關注就業問題

  目前我國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方案中,尚缺少對就業有真正帶動效應的措施,因此即使短期內宏觀態勢轉好,也難以真正消除經濟危機的後續破壞力。因此,如何明確地考慮就業的迫切需要,建立長期的、覆蓋面廣的就業計劃,仍是政府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就業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經濟危機的蔓延和企業的不景氣,現有“存量勞動力”中的失業人數不斷增加,其中以返鄉農民工和下崗工人的問題最爲突出。據統計,在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和建築業,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新增失業人數分別達到1980萬人和1546萬人,由此引發的農民工返鄉潮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目前返鄉農民工的人數已經達到1000萬人;其次是許多新增勞動力難以找到就業出口。據統計,目前我國大學應届畢業生及過去幾年未能就業的大學生超過700萬人,年滿18周歲的新增城鄉勞動力大約有600萬人,城鎮化進程中需要轉移的鄉村勞動力約有800萬人,而按照8%的經濟增長幅度,2009年我國僅能提供約9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如何妥善填補1300多萬的就業缺口,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能否妥善應對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將决定我國經濟能否平穩地渡過難關,駛入和諧、穩定發展的快車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