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紀珠: 簽MOU兩岸金融優勢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09-03-10 10:17:41  


 
           台灣know-how 是登陸優勢

  問:但大陸很多方面已上軌道,金融機構規模又比台灣大,台灣有機會嗎?

  答:有,還是有的。台灣在許多方面,還是比大陸進步,例如信用卡、財富管理、基金管理等。

  大陸招商銀行就是一例。它從一間原本不大的銀行,做到大陸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一間銀行,也是最賺錢的。雖然,它的規模遠不及大陸四大銀行(中國工商、中國建設、中國農民、中國),但信用卡可以做到第一,其中他們信用卡部的主管是台灣人,而信用卡資訊系統及行銷策略,統統都是台灣人幫忙規劃及建構的,顯見台灣金融機構在許多領域中,仍有利基。

  問:只是談到敏感話題,例如一年要開放幾家,大陸可以接受台灣的要求嗎?

  答:我個人認為,將兩岸的金融交流,局限在“幾家來,幾家去”,甚至要求家數相同,這是扭曲兩岸金融交流的原意,且格局太小。

  我和大陸官方交流以及在北京參加“14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閉幕致詞都說,兩岸應該把格局放大,視野拉高,雙方拿出各自優勢來合作,以加速提升雙方金融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為目標,這才是兩岸交流的原意;而不是找著對方的弱點,讓對方發展得很辛苦。

  大陸現在已有那麼多外資,本國銀行分行又多,會差台灣這幾家嗎?台灣現有七家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對大陸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大陸可以大方一點,與台灣分享市場。反之,大陸真正需要台灣之處,是台灣的經驗及人才。 

  例如,大陸發生的事情,很多台灣以前都發生過了,或某些結構很像,例如股市抽籤以及散戶為主的股市,投資心態也都很像。會有這樣共通性,是培育這群人的“文化相似”。台灣測試過、實驗過、走過的路,對大陸而言,應是彌足珍貴的參考資訊。
不單過去的經驗可參考,未來台灣,也會有較大陸早的新金融業務發展經驗,可供分享。除了業務外,還有金融制度建立,如中小企業信保機制,或大陸正在規劃的中央存保制度等。所以雙方應將眼光看遠、格局放大,拿出各自優勢誠意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