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0+6 誰主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09-04-11 07:25:00  


4月9日,帕塔亞街頭懸掛著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與會國的國旗。帕塔亞位於泰國中部泰國灣畔,是該國著名的旅游和度假勝地。第十二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第十二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以及第四屆東亞峰會於4月10日至12日在帕塔亞相繼舉行。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訊/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昨晚在泰國帕塔亞拉開帷幕。鳳凰網今載文章“10+6 誰主亞洲?”指出,從1997年首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首次和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到2005年首次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10+6”)領導人會議,越來越多的地區政治、經濟大國參與到東盟推動的亞洲區域一體化中,這必然引發一體化領導權的爭論:東盟會不會喪失主動?誰將在未來主導亞洲的一體化進程? 

  文章說,亞洲的特殊之處在於,東亞有兩個實力相當的經濟大國——中國和日本,二者都對自己在一體化決策中的角色中非常敏感。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亞開行行長黑田東彥對此表示理解。不過,他同時表示,最早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恰恰是法德兩個大國。

  黑田認為,一旦區域一體化在經濟、貿易等多方面的效益逐步顯現出來,那麼中日兩國對一體化的政治支持會加大,最後會推動一個長期的一體化過程。他表示,中日領導人應該採取漸進的方式實現亞洲一體化,這還將有助於兩國關係的改善。

  此外,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曾在1998年至1999年間擔任東盟秘書長的Rodolfo Severino告訴本報記者,東盟並不關心所謂的領導權問題。

  他對本報記者說,長期以來,東盟一直給亞洲各國提供了聯絡渠道和討論平台,但“又該如何定義‘主導權’呢?”經濟危機是亞洲加速一體化的契機,“我們更應該在此時拋開意識形態,促成更大的市場,為各國提供經濟發展的機會,促進全球的進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