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台關係 應不失時機加力拓展

http://www.CRNTT.com   2009-04-26 09:06:08  


胡志強訪港,標誌著港臺關係互動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訊/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林修祺今天在大公網發表評論文章“不失時機拓展港台關係”,作者表示:“港台官方關係的開拓,既可把港台關係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又可為兩岸在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建立政治關係,提供先行試驗的經驗及累積信心,這就是香港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融合作出的新貢獻。”文章内容如下:
 
  台中市長胡志強是首位獲香港特區政府邀請訪港的台灣官員,他最近來港訪問四天並出席“香港─台灣城市論壇”,獲港府高規格接待。特首曾蔭權邀請胡市長到禮賓府晤談,表示胡市長作為首名到訪的台灣官員,是一項突破,是兩地(官方)交流的第一步。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先後宴請胡市長及其率領的九十人代表團。曾俊華還率領多位問責局長出席“香港─台灣城市論壇”,顯示港府對這次論壇和胡市長首次以官方身份訪港十分重視。

            胡市長訪港是突破

  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論壇後舉行記者會時表示:日後有適當條件,港府不排除在台灣設立官方或半官方機構。政府高層,包括司長、局長及其他部門首長也會相繼去台灣,跟對口部門建立關係及合作基礎。特首曾蔭權亦希望在任內訪台。相信林局長這番表述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反映特區政府高層對於拓展港台官方關係的作為,不希望只有短暫熱度,而期待有持續性和累積性,以推動港台關係的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

  有人說,港府對台灣官員前倨後恭,態度急轉,未免難看。這種批評或許沒有考慮背景與時機。港台關係與兩岸關係,有著共生與相輔相成的關係,港台官方關係受“錢七條”規範,其中第六條規定,香港特區政府與台灣之間“以各種名義進行的往來、商談、簽署協議和設立機構,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隨著兩岸出現和平發展新局面,尤其在去年12月30日“胡六點”發表之後,等於對特區政府推動港台官方關係開了綠燈。“胡六點”首次提出,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還特別向港澳同胞和海外華人發出呼籲,希望他們“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作出新的貢獻。”

  胡總講話中這三個意涵,對於開放港台官方互動、全面發展港台關係,具有決定性意義和關鍵作用。兩岸關係現狀存在的“政治對立”,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對立,而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與台灣的政治制度只有差異,並不對立,故由香港先行探討和試驗與台灣的政治關係,是明智、務實和最適宜的。港台官方關係的開拓,既可把港台關係推向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又可為兩岸在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建立政治關係,提供先行試驗的經驗及累積信心,這就是香港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融合作出的新貢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