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印度大選 國大黨為何穩掌政權

http://www.CRNTT.com   2009-05-17 11:36:32  


 
  三、印共(馬)落至歷史最低,左派為此次大選最大輸家之一。 

  左派核心印共(馬)此次僅獲16席,比2004年歷史最好成績43席少27席,比1967年首次參加大選時的19席還少3席。以其為首的左翼聯盟在上屆大選獲60席,為印度第三大政治力量,但此次驟降至24席,喪失影響全國政局的地位。此次國大黨在中央組閣將無需其支持,由其搭建的第三陣綫也將自消自滅。在左派大本營西孟邦,左派由2004年的35席銳減至15席,而其主要對手草根大會黨一舉獲19席(上屆僅1席),加上國大黨所獲席位,兩者共獲25席。此為30多年來左派在西孟邦首次如此蒙羞,兩年後邦選舉時左派是否還能繼續在該邦執政已成疑問。在喀拉拉邦,左派由12席減至4席。媒體認為,左派慘敗主要原因有: 

  (一)戰略決策失誤。半年前左派因印美核協議撤銷對團結進步聯盟政府的支持,但既未阻擋住印美核協議,又沒將中央政府搞跨,在政治上一無所得。而且,這一發展為國大黨與西孟邦的草根大會黨結盟鋪平道路,使左派在該邦處於困境。 

  (二)西孟邦工業化努力受挫。印共(馬)在西孟邦大力推行工業化本是順應潮流之舉,但操之過急,存在強制征用土地問題。有評論認為,印共(馬)在西孟邦的某些基層組織存有暴力傾向,但草根大會黨在征地問題上與之以硬對硬,反映了選民不再懼怕。 

  (三)左派未能與時俱進。總體上看,左派缺乏改革意識,落後於時代要求,印共(馬)中央的路綫對西孟邦政府的發展政策有所牽制。 

  (四)內部不團結。喀拉拉邦首席部長與印共(馬)喀拉拉邦書記間的激烈派系鬥爭,致使左派在該邦全綫潰敗。 

  四、選民開始認同“發展是硬道理”。 

  印度社會構成複雜,在相當一個時期裡,以“族群認同”為特點的“教派政治”、“種姓政治”大行其道。此次大選顯示,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比哈爾是印度最落後的邦之一,但近年經濟社會發展大有起色,執政的人民黨(聯)在此次大選中席位飈升,其領導人尼蒂什·庫馬爾成為政治“新星”。而依賴“種姓政治”的民族人民黨一敗塗地,其領導人拉魯·亞達夫不再風光。 

  近十幾年來國大黨在德裡執政,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在地方選舉中三連勝,此次大選亦得豐厚回報,將7個席位盡收囊中。 

  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發展最快的邦之一,僅管2002年曾發生震驚世界的教派屠殺事件,但在該邦執政的印人黨持續保持優勢,此次大選獲得26席中的15席。 

  “賤民”領袖瑪雅瓦蒂是當下北方邦的首席部長,近年來她在全邦各地為自己樹立無數雕像,此次由其領導的大衆社會黨在全國400多個選區參加競選,大有掀起全國“賤民運動”之勢。一時間媒體也頻頻將其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相提并論。但選舉結果顯示,該黨獲20席,僅比上屆多1席,所謂“賤民黨”將異軍突起的宣傳成為泡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