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張亞中:台灣前途未定論 政治幽魂

http://www.CRNTT.com   2009-06-18 00:39:51  


 
  (三)大選沒有解決民主內戰

  任何一個社會都會有分歧,“總統”大選往往是解決“國家”方向何去何從的最好方法。可是在台灣,弔詭的事發生了。1996年的大選,代表國民黨的李登輝,勝選以後,走的卻是反對黨的路線。大選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得問題更錯亂與複雜。

  2000年是台灣第二次“總統”大選,是一場以“國家”認同與兩岸定位為主要訴求的選戰,選舉結果應該可以對台灣未來何去何從做一個清楚釐清。可是由於藍軍的分裂,而使陳水扁坐收漁翁之利,陳水扁以沒有過半數的相對多數贏得選舉。由於陳水扁沒有過半數,在“國會”又是少數,選舉結果等於沒有解決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台灣的民主內戰並沒有結束,台灣內部無論在“立法院”或是媒體,仍然進行著“嗆聲式的民主內戰”。由於國民黨不能接受陳水扁的主張,又沒有辦法提出一套合理的台灣前途論述,台灣從此開始在口水中虛耗,整個社會處於對立,“國家”前途沒有方向。

  李登輝從2000年起成立台聯,推動“台獨”的國族建構。2002年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企圖為台灣的國族主義找到定位,走的是李登輝的路線圖。這時候的國民黨雖然已經擺脫掉李登輝的領導,但是並沒有勇氣回歸原本的憲政主張,即“一個中國”原則;反而在精神上仍然延續著李登輝的“台灣主體性論述”路線,國民黨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論述,開始採取與民進黨爭奪“台灣主體性論述”的詮釋權。

  2004年的大選,是台灣第三次大選,也是對誰主導台灣前途路線的再一次檢驗。雖然陳水扁獲得了半數選票,但是由兩顆子彈的疑雲,使得陳水扁當選的正當性受到質疑。因此,民主的內戰仍然沒有結束,“國家”認同與方向問題仍然沒解決。隨著陳水扁集團貪腐事件受到質疑,陳水扁用激進的台獨路線來掩飾貪腐。“烽火外交”、“以台灣名義加入國際組織”,“公投入聯”,都是這個思維下的產物。

  陳水扁的八年執政,卻無法宣佈台獨,間接證明了台獨是一條不可能成功的道路,陳水扁的貪腐行為也灼傷了台灣國族建構的正當性。但是從李登輝以降所發展出來的“台灣主體論述”已確定成為主流。2005年的“修憲”,國民黨配合民進黨,兩大黨聯手讓“法理台獨”入憲。2007年民進黨主張“入聯公投”,國民黨也主張“返聯公投”。馬英九的競選廣告,也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2300萬人決定。換言之,馬英九接受了李登輝以“民主自決”的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而不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決定台灣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