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不正視“中國問題” 民進黨難再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09-06-22 11:03:10  


民進黨必須正視與中國大陸的交往,鴕鳥行爲於事無補。
  中評社台北6月22日訊/民進黨前“立法委員”郭正亮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營造新主流,民進黨要正視‘中國’。”作者指出:“民進黨已經面臨全新的兩岸形勢,黨內舊思維並不足以因應挑戰。辯論主軸已從台灣如何突破戒急用忍參與世貿,轉向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崛起和國共全面交往。如果民進黨不能正視日益逼近的‘中國’問題,不能正視自己最脆弱的‘中國’環節,不能號召人民集思廣義共同尋求解決之道,不能把握歷史機會的民進黨,恐怕也不會得到再次崛起的歷史機會。


  民進黨最近針對兩岸互動做出決議:“中國”政策不辯論,黨公職訪問“中國”“不訂注意事項、不陷入政治操作、事前向中央報備、採取個案判斷”。會後並表示,民進黨對“中國”戰略有高度共識,體現在黨綱黨章和台灣前途決議文,針對黨內歧見,將進行意見徵詢或舉行座談解決。 

  言下之意,民進黨認為既有戰略已經足以面對兩岸,現階段除了反對開放、反制“中國”、連署ECFA公投之外,並無醞釀兩岸新思維必要,因此也把黨內歧見個別處理,不打算提昇到路線辯論或中常會決議層次。黨公職參訪“中國”也傾向非政治化和有條件開放,並不打算對兩岸參訪賦予戰略布局,例如民共兩黨論壇、議會黨團互訪、執政縣市交流或高層會談。 

  寧可保守,避免分裂,可說是當前民進黨領導人的寫照。反ECFA百萬連署,既無黨內爭議,又可兼顧民主自決、反兩岸開放、反“中國”三大訴求,自然成為領導人的最安全選項。問題是,即使依照民進黨估計,ECFA受害民眾最多也只有四百萬人,只占台灣就業人口三成;相形之下,受惠於兩岸開放、或樂於見到兩岸開放的民眾可能更多。總之,如民進黨把營造民意新主流全都寄望在反ECFA運動,恐將事與願違。 

  營造民意新主流不但要正視問題,同時也要提出解決之道。國民黨ECFA確有爭議,但民進黨除了反對之外,並未說明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崛起和東協加三的雙重困境。反對ECFA固然可以爭取受害少數,但如果無法提出台灣對外的生存發展策略,並不足以成為主流多數。 

  回顧民進黨從九四年到兩千年首度執政,每次轉型爭取主流,都是敢於正視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每次轉型都由領導人發起,都是“以民逼黨”,藉由主流民意聲援促動黨內轉型。從施明德正視族群和解,到許信良正視“中國”政策,到陳水扁正視台獨困境,每次正視問題,都引發黨內激烈辯論,但敢於堅持轉型的領導人,最後都使民進黨爭取到更多主流民意。 

  九八年民進黨“中國”政策辯論所以廣受肯定,正因為民進黨敢於正視世貿新秩序和“戒急用忍”的矛盾,敢於透過公開辯論帶動各界集思廣益,共同尋求解決之道。當時世貿新秩序剛在冷戰瓦解後崛起,台灣為求生存發展,正積極尋求參與,但李登輝主導的兩岸政策卻堅持“戒急用忍”,造成政治力和經濟力的嚴重衝突。儘管民進黨當時還在野,卻藉由兩岸政策轉型竄升而起,贏得更多民意支持。 

  事實上,民進黨九八年“中國”政策辯論並非針對黨綱黨章而來,結果卻異曲同工,促成黨內新思維的壯大,進而為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醞釀,鋪設好轉型條件。相形之下,上周民進黨中央“黨綱黨章無爭議、黨內歧見個別化”的說法,只會讓人感到領導力的欠缺。 

  畢竟事隔十年,“中國”政策仍是台灣的核心問題,民進黨已經面臨全新的兩岸形勢,黨內舊思維並不足以因應挑戰。辯論主軸已從台灣如何突破戒急用忍參與世貿,轉向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崛起和國共全面交往。如果民進黨不能正視日益逼近的“中國”問題,不能正視自己最脆弱的“中國”環節,不能號召人民集思廣義共同尋求解決之道,不能把握歷史機會的民進黨,恐怕也不會得到再次崛起的歷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