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交行董事長:危機難改金融四大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09-07-01 10:49:27  


金融發展的趨勢不會因爲金融海嘯而完全改變
  中評社北京7月1日訊/席捲全球的經濟金融危機在對世界經濟造成數以萬億計的巨額損失的同時,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與發展格局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隨著各國政府積極救市,世界經濟金融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如金融創新備受指責、經濟金融全球化進程趨緩、金融機構經營向分業化回歸、股權結構向國有化逆轉等。這似乎與傳統理論所描述的、長期以來經濟金融發展實踐所呈現的發展趨勢相修逆。對此,有人將其概括為“去杠杆化、去全球化、去綜合化、去市場化”等“去四化”現象。

  面對這些質疑,全球經濟金融究竟將向哪個方向發展?如何以歷史視角、世界眼光和辯證思維來深刻分析這些現象?

  瞭望發表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文章認為,從整個金融業發展的歷史全景來看,金融創新仍將是經濟金融發展的不竭動力,市場仍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全球化和綜合化仍然是金融業發展的基本趨勢。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不能因短期的曲折而迷失發展的方向,應當在全面考量、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吸取教訓,借鑒經驗,牢牢把握發展的大勢,抓住機遇,進一步推進中國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國際化、綜合化發展步伐,不斷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去杠杆化不能否定金融創新

  文章稱,反思此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歐美金融機構在過度激勵的刺激下,在風險管理未能及時跟進的情況下,過度運用杠杆交易,進行產品和交易創新,深度涉足高風險的證券化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創新型業務。

  至2008年中期,美國各類衍生工具的名義金額高達200萬億美元。金融機構杠杆率高達50~60倍,遠遠超過幾倍、十幾倍的正常水平,加劇了自身財務脆弱性,降低了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也助推了整個市場的泡沫化,系統性風險不斷積聚。為應對危機,金融機構紛紛摒棄杠杆交易,向傳統業務回歸。

  但客觀地說,這一“去杠杆化”現象,是對長期以來忽視風險、過度創新的自我糾正和自我修復,並不是對金融創新本身的否定。

  從歷史的角度看,金融業發展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創新的歷史,迄今為止的金融業發展遵循著“創新——危機——監管——再創新——危機——再監管——再創新”的螺旋式發展路徑。

  如從17世紀開始出現的現代銀行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交易所等創新,直接奠定了現代金融業的基礎,推動了全球經濟迅速走進工業化時代,但同時也出現了周期性的通貨膨脹和鬱金香事件、南海風波等危機事件,由此開始了中央銀行的適度監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