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 仍有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09-07-26 00:40:18  


“和平發展新時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台灣問題專家李家泉在《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發表專文《兩岸現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作者認為:“它體現了中國大陸對台戰略和政策的新思維。”“目前兩岸關係的大形勢是好的,相信還會繼續向好的方面發展下去。和平發展的結果應該是‘三和’—— 島內和諧、兩岸和解、台海和平; ‘四心’——台灣安心、大陸放心、人民開心、美國省心。”文章內容如下:

  目前的兩岸關係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它體現了中國大陸對台戰略和政策的新思維。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和平發展新時期”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關於“和平發展”的提出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當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訪問了中國大陸。這是國共兩黨一次重要的交流與對話,是第一次“胡連會”。這是在陳水扁與民進黨第二次執政、台灣島內“台獨”氣氛甚熾、兩岸關係異常緊張的情勢下進行的。兩黨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共五條,第一次提出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問題。

  2006年4月16日,胡錦濤在會見當時已改任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提出兩岸同胞應“攜起手來,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個主題,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2007年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應“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自此以後,我們的對台工作就一直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

  關於“和平發展”的實踐

  嚴格地講,和平發展是從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後才真正開始的,這是國共兩黨的“共識”,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前面已經談到,胡錦濤2008年4月在第四次會見原國民黨主席、現任榮譽主席連戰時,即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十六字箴言;與此同時,蕭萬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也帶來了馬英九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的十六字建言。這次博鰲會上的“胡蕭會”,在兩岸產生的影響非常大。

  去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有“胡蕭會”,今年則有“溫錢會”。錢復帶來馬英九的“同舟共濟、相互扶持、深化合作、開創未來”十六字建言,溫家寶則應以“面對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十六字箴言。

  兩次“博鰲亞洲論壇”,同時也給兩岸帶來了“接觸”的契機,使之成為兩岸開展合作的另一個“平台”。

  兩次接觸,四個“十六字”,互有重疊、互有交集、緊密相扣,但都有一個共同點,有它的核心內容,這就是兩岸要“和平發展”。此乃兩岸人心之所向,民意主流之所在。

  兩次“博鰲會”,再加上三次“陳江會”,終於給兩岸帶來了春天,推動兩岸關係邁向了“和平發展新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