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兩岸三地愛國歌 看國家民族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09-09-14 11:26:36  


張明敏當年演唱的港台愛國歌曲,在大陸廣爲流傳。
  中評社香港9月14日訊/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楊志強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從兩岸三地愛國歌曲看國家民族認同”。作戰認爲:“兩岸三地愛國歌曲的共性,都是歌頌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廣袤國土壯麗河山海洋、勤勞勇敢的人民、充滿智慧的古聖先賢,以及對桑梓故土的真摯眷念,強烈流露出兩岸三地人民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高度認知和深厚感情。兩岸三地愛國歌曲對國家民族認同的交匯融合,正反映了兩岸和平發展,兩岸三地和諧相處,乃至偉大祖國最終實現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文章内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即將來臨,大陸和香港社會各界舉行的慶祝活動中,唱愛國歌曲是重要內容之一。中宣部推薦的100首愛國歌曲中,除了大部分大陸歌曲外,其中台灣和香港的《龍的傳人》、《中國人》、《我的中國心》、《東方之珠》、《萬里長城永不倒》榜上有名,筆者不無遺憾地認為,推薦的台港愛國歌曲比例太少了。實際上,兩岸三地的愛國歌曲,台港兩地的數量也不少。正確認識和評價台港愛國歌曲,並從兩岸三地愛國歌曲看國家民族認同的趨勢,是很有意義的。 

                逐漸呈現交匯融合 

  國家的定義十分複雜。一般認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共同體中,民族、國家正是與人類生活聯繫在一起的社會共同體。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有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語言以及表現為共同文化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祖國和國家既有區別,更有聯繫。祖國與國家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個民族、文化、歷史、宗教等概念;而國家“須具備三要素:一、土地,二、人民,三、主權;三者缺一,即失其國家資格。”(《辭海》)民族與國家的聯繫,指的是一群人覺得他們自己是一個被歷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所連結起來的共同體。而民族有“客觀”的特質,這些特質可能包括地域、語言、宗教或共同祖先,也包括“主觀”的特質,特別是人們對其民族性(nationality,或譯國籍)的認知和感情。愛國主義的經典定義則是:“千百年來鞏固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兩岸三地特別是大陸與台灣的愛國歌曲,由於社會制度不同,更由於過去兩岸的政治對峙狀態(至今尚未結束),在主權、政府的認同上有分歧甚至對立,但在“千百年來鞏固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方面,卻是息息相通的。隨大陸於1979年1月1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及蔣經國宣佈自1987年7月15日起,解除在台灣長達逾38年的戒嚴,兩岸愛國歌曲在政治上的對峙出現逐漸化解的趨向。兩岸三地的愛國歌曲,在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方面,逐漸呈現交匯融合、互相輝映的令人欣喜的局面。歌曲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兩岸三地愛國歌曲對國家民族認同的交匯融合,正反映了兩岸和平發展,兩岸三地和諧相處,乃至偉大祖國最終實現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