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中年不讀書 乃是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9-11-04 12:11:39  


主持人讀不讀書,全國人民都看得見。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訊/《錢江晚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戎國強的文章“中年不讀書才是危機”,文章表示,“同樣是中年,崔永元、白岩鬆、柴靜等主持人就沒有給人停滯、淺薄而又自得的印象;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平和、更內斂含蓄。全民閱讀,名主持更需要閱讀。一個國家台的主持人,觀眾數億,責任無限,理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章內容如下:

  網上轉載昨日《南京日報》文章《多位名主持遭遇“中年危機”》,稱朱軍、李咏、魯豫等主持人“陷入瓶頸”。文章說,許多觀眾都表示,看這幾位主持人的節目,雷同感太強,缺乏新意。把嘉賓的話配上鋼琴伴奏就是《藝術人生》,加點VCR和畫外音就是《魯豫有約》,而撒上點油鹽醬醋再配上一個話癆主持人,就成了《咏樂匯》……

  “中年”怎麼會是“危機”?少年青澀、少不更事才是危機,所以不少作家步入中老年以後要咬咬牙說“不悔少作”;倚老賣老,老化、僵化,固步自封,老把“我當年如何如何”掛在嘴上,也是危機。人到中年,職業經歷和人生閱歷都很豐富了,事業臻於完美,應該是一個出成果、上台階的黃金時期。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中年”會成為“危機”,那就是:知識儲備不足,認識能力停滯——與其說是“中年危機”,不如說是“知識危機”。

  以《藝術人生》為例。這個節目初創時,還可以看看。一些受邀嘉賓從藝經歷很豐富,有一定的傳奇性,主持人還可借以藏拙。但藏是藏不久的,時間一長,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朱軍主持節目有個特點,或者說是習慣:嘉賓說完後,他總要抒發一番,將嘉賓的談話內容“升華”一番。但是,他的見解實在太平庸,他不知道,他為自己的“感悟”激動不已的時候,正是他最值得同情的時候;更要命的是,他的見解往往作為結論出現在訪談的結尾,節目就不可避免地呈現封閉、不容質疑、拒絕交流的姿態。平庸而居高臨下,本是訪談類節目的大忌,卻成了《藝術人生》的“特色”。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主持《藝術人生》特別節目“誰塑造了中國人的心靈”。節目邀請了作家張賢亮、畫家範曾等人做演講,這幾位嘉賓都上了年紀,經歷過坎坷。他們演講以後,朱軍習慣性地發揮道:“苦難,是一筆財富……”張賢亮、範曾這一代人經歷過一個個“運動”,人整人,人踩人,施害者自不必說,即使對受害者來說,也是對身心的污染和殘害;如果說這樣的苦難是“財富”,那麼“開胸驗肺”是農民工張海超的財富了?因遭遇“釣魚式執法”而剁指自證清白,難道是孫中界的“財富”?朱軍可能認為自己是將嘉賓的演講升華了,自己站得比張賢亮、範曾還高;殊不知,美化苦難,是中國特色的犬儒主義,其邏輯結果,只能是消泯個人尊嚴與個人價值。

  拿謬誤當真理,不動腦筋,人雲亦雲,最大的原因,是不讀書,或者說沒有讀該讀的書,意識陳腐,感覺遲鈍,只能一再重複諸如此類的陳詞濫調。

  同樣是中年,崔永元、白岩鬆、柴靜等主持人就沒有給人停滯、淺薄而又自得的印象;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平和、更內斂含蓄。看得出來,他們是在不斷地充電,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全民閱讀,名主持更需要閱讀。一個國家台的主持人,觀眾數億,責任無限,理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禮記》)。

  主持人讀不讀書,全國人民都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