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市場進入、豁免、退出與中國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0-01-19 11:41:34  


 
中國政府為何缺少改革動力

  為什麼社會改革那麼困難?改革的動力在哪裡?任何改革都必須有改革者。即使存在著巨大的社會動力,但社會動力本身不是改革的主體。就是說社會(或者其所造就的社會運動)能夠對改革構成巨大的壓力,但任何的社會政策的改革都必須通過改革者。在中國,現實地說,政府就是改革者。但政府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物,而是由眾多具有具體利益的個人構成的。這些也就是學界經常所說的政府代理人。

  要回答政府缺少改革動力的問題,考量政府的代理人或者改革的推行者的動力機制不失為一個切入點。如果這些人具備改革的動力,那麼就會去推進改革;如果這些人缺少改革動力,那麼他們就不會去推進改革;而如果改革有悖於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阻礙改革的推進。

  從改革者和市場之間的關係來看,人們就可以看到中國如何缺失社會政策改革的動力。和其他市場社會一樣,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切現象都是和市場分不開。發展和增長是市場的產物,發展和增長帶來的社會問題自然也和市場有關。再者,社會政策改革的目標就是要糾正市場社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討論政府官員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即“市場進入”、“市場豁免”和“市場退出”。

市場進入、豁免與退出

  “市場進入”非常重要。大多數財富都在市場產生,進入市場會給個人帶來巨大的物質利益。市場在理論是一個平面,但其組織具有非常大的等級性。所有人都生活在市場社會裡,但只有很少數是市場的組織者。而這些組織者往往操控著市場的運作。在中國,政府的代理人往往扮演了市場的組織者和操控者。因為擁有國家權力,權力就是“市場進入”的門票。政府組織市場可以有不同的形式。首先可以作為一個集團組織市場,例如龐大的國有企業(從中央到地方)。國有企業所獲取的巨大利益是盡人皆知的。國有企業內部的高工資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收入差異的一個主要根源。政府官員個人可以通過“尋租”方式和商界發生關聯,成為共同的市場組織者而獲取或者分享利益。政府官員也可以通過“轉業”到商界,成為商人後“借用”原來的政府關係獲取利益。不管怎麼說,政府官員是中國社會中從市場改制獲取利益最大的一個群體。

  在獲得市場巨大利益的同時,政府官員也享受著市場“豁免權”。所謂的“豁免權”,就是說政府官員用不著承擔市場的風險和其所產生的一些列負面效應。這大多是因為官員所處的是一個獨立於市場的體制,有各種制度包括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等來免受市場的影響。資本家和商人須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但是他們可以通過在市場所取得的財富再通過市場購買各種安全保障,就是說,他們有能力承擔市場化體系所提供的服務。相比之下,在市場上打拼和求得生存的大多數社會成員必須承擔市場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同時也沒有能力來承擔市場化了的服務。實際上,在先發達國家,社會政策的產生和發展就是用來保護社會的大多數的。實際上,保護社會的大多數也是“社會主義”的本來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