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能源何以能成功“轉危為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08:12:11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在中文詞匯中,“危機”一詞反映了“危”和“機”兩個方面。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中國能源成功“轉危為機”,給了人們深刻啟示。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文章表示,能源,既是生產資料也是生活資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當這場危機襲來後,中國能源需求明顯減弱。從2002年6月以來連續6年電力處於緊張狀況,但2008年出現負增長,一直延續到2009年6月,五大發電公司全部陷於虧損;原油價格從2008年最高每桶147美元,急劇下降到最低每桶37美元,所有的成品油油庫全部裝滿,幾十年來不得不第一次關停了一部分油井。

  受危機衝擊,2008年第四季度每天用電量是85億千瓦時;到了2009年11月後,每天用電量達到了110億千瓦時。進入2010年的頭15天,每天用電量最高達120億千瓦時,這說明“危中有機”的預測是正確的,這也是經濟快速復甦的有力證據。 

  文章分析,過去一年,我們採取了以下“轉危為機”的措施:

  第一,著眼長遠發展,著力拉動內需增長。按照“出手快、出拳重”的要求,兩年來開工了浙江三門、廣東陽江、山東海陽三個核電項目,目前在建核電機組共20座。如果按每千瓦機組平均造價1.2萬元來計算,直接投資在2500億元以上。安排中央預算類資金117億元,帶動社會資金400多億元。2009年1至11月電力、煤炭、石油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共14130億,比上年增長了17%。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