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日同盟之“中國因素” 有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0:30:37  


中國綜合實力大增,對美日關係產生影響。
  中評社台北1月22日訊/“美、日、中三方將在‘求同存異’的磨合下,構築信賴關係,而‘霸權安定論’(Hegemonic Stability)已無法成為有效規制東亞秩序的理論基礎。‘朝核危機’中所建構的‘五國架構’與‘東協加三’(ASEAN plus 3)、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 EAS) 等東亞國家整合機制如何有機地接軌,並同時納入東亞雙雄—中共與日本,將左右本世紀初期亞洲與西方間的關係走向,但‘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顯然只是美國一廂情願的想法。”《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68期的文章“美日同盟的‘中國因素出現變化”,就此議題進行分析。
    
    (一)前言 

  日本民主黨主政下,“亞洲派”在外交決策中的重要性將大為提昇,其間“美日同盟”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將是觀察指標,目前民主黨中持“重美論”者僅前原誠司、長島昭久等少數,多數民主黨人認為重返亞洲為今後日本外交的重點,惟其中,“重亞論”與“有側重的平衡論”仍有差異,前者強調日本今後應調整美、日基軸,重新回歸亞洲,認為可經由重視中共提高自身外交的自主性,並以日中關係做為對美關係的“王牌”,日本強化與中共的關係,可淡化外界對其“追隨美國”的刻板化印象,提高其做為一個大國的地位;後者則認為日本應以美日關係為基軸,美國與亞洲並重,以圖在美國與亞洲之間,其中特別是在美中關係上,扮演仲介與協調者的角色,發揮亞太中心的作用。目前,日本民主黨的外交政策應較傾向於“有側重的平衡論”,但對如何在美、中間保持平衡,仍未見民主黨的具體政策。 

    (二)日本民主黨的“傾中”動向 

  日本拓殖大學校長渡邊利夫指出,造成此改變趨勢的原因乃美國霸權主義的失敗,立場偏右的渡邊校長雖對此失望,但卻務實地認為勢所難免,美國對亞洲的控制將弱化。重視亞洲的日本民主黨政權亦博得東亞鄰國好感,相較於自民黨以保守主義為主流的意識形態,民主黨中間偏左的色彩更令中共欣賞。在確認民主黨勝選後,大陸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相繼訪問日本,與民主黨高層進行接觸。中共歡迎日本民主黨的“脫美入亞”外交戰略,此有助於日、中進一步接近。 

  此外,鳩山內閣中的重臣菅直人與岡田克也與中共黨、政高層亦私交甚篤,此更有助於未來日、中兩國的高層互動。麻生首相任內日、中兩國首腦會談雖多達六次,但因自民黨政權前途未卜,日中關係的進展不若美日關係順利。在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上台後,美、中已在2009年7月底實現外交與經濟部門閣員聯席之“戰略與經濟對話”,日、中期望民主黨上台後,亦能進行此種形式的戰略對話,彌平兩國在東海油氣田合作開發等經貿與外交問題上的歧見,深化兩國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