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戰略高度看糧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0-01-29 10:47:02  


作爲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對糧食安全的警惕永遠不可鬆懈。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訊/“隨著近期國際農產品價格的上升,國際糧價的持續上漲,糧食安全再一次成為我國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大公報》今天登出周子章的文章“從戰略高度看糧食安全”,對此議題作出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政府網日前播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部門和單位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通知》提出了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七項主要措施,其中第七項措施為:“行政機關帶頭節約糧食”,要求“嚴格遵守《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嚴禁用公款大吃大喝”。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我國加快對農村市場的投入,在推出針對穩定農業生產的各種保障措施的同時,一系列針對保障糧食供給安全的措施也迅速的展開。在2009年4月1日就展開了針對糧食庫存的整頓,這是時隔八年以後,又一次全國範圍的糧食庫存大檢查。顯示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國家糧食安全對保障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已經刻不容緩。

           存在空倉狀況

  長期以來,我國國有糧食企業整體效益欠佳。從1961年到2006年的四十多年間,國有糧食企業一直處於整體虧損的狀態。直到2007年才扭虧為盈,國有糧食企業統算實現盈利1.67億元。2008年,國有糧食企業再次實現統算盈利20.9億元。而隨著國家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各地糧食儲備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有的出現了空倉的狀況。據了解,空倉有幾種情況,一是目前我國糧食倉容大於實際糧食庫存,也就是有一部分閒置倉庫;二是糧食庫存數量是一個動態的數字,騰倉併庫、儲備糧輪出都會出現一定數量的暫時空倉;三是有的糧庫年久失修或報廢。

  中國是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農業問題和糧食問題因此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僅經濟上重要,政治上也很重要。因此,糧食安全是個牽動決策層神經的敏感問題。長期以來,中國追求糧食的自給自足,這裡蘊含的意義是:只有當糧食生產達到自給自足時,中國才談得上糧食安全。這種看法在中國有著長遠的歷史淵源,“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更是老百姓和官員信奉的一個信條。

  而在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之中,我國也深受其害。更嚴重的是,政府為了穩定經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對付金融危機當中,忽視了對農業的基礎投入,這對於今後的農業尤其是糧食產業發展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世界環境氣候的變化,糧食問題成為了世界各國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對最不發達國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發展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08年公布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雖然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發展和供需形勢呈現較好局面,但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糧食安全面臨巨大挑戰。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受人口、耕地、水資源、氣候、能源、國際市場等因素變化影響,上述趨勢難以逆轉,中國糧食和食物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包括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耕地數量逐年減少、水資源短缺矛盾凸現、供需區域性矛盾突出、品種結構性矛盾加劇、種糧比較效益偏低和全球糧食供求偏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