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印關係背後藏玄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2-05 10:56:55  


 
  究實,韓印提升戰略關係的焦點明顯在於對中國的看法相近上。首先,印度認為在南亞已經佔據領導地位,辛格在多次受到美國邀請訪問白宮之後,表現得趾高氣揚,認為已是亞洲的主宰者。但是辛格私底下又不會不清楚,亞洲的領頭人是中國。且不說地理位置印度無法與中國相比,就是影響力也完全不及中國,而且美國對於亞洲的任何遏制行為都衝著中國而來,對於印度的理解只局限在安定南亞局部區域上。因此,辛格在多次訪美之後,終於調整了亞洲策略,關始繞過印度洋而打出籠絡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牌,希望盡快把影響力擴大到東北及東南亞。

印度謀求主導亞洲 

  在權衡如何進入東北和東南亞國家問題上,印度首先挑選了韓國。出於兩方面原因:其一,利用與韓國2004年簽署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將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高度,令亞洲看到印度的目光不會限在南亞一隅,要把手伸到東北亞,而且要影響整個亞洲的心態。其二,李明博至今倚重的依然是尋求美國的全方位支持,而且認為六十年來與美國的關係怎麼說都較印度深厚。因此,雖然李明博不會不看到印度熱情背後的動機,依然願意走到新德里簽署一紙提升兩國戰略關係的協議,你既招手我則回應,以此作為加強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韓印本來在“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之下,合作領域僅局限在經濟、貿易兩個層面,現在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便可以擴大到政治、安全、科技、文化等領域,甚至定出了由2009年的一百二十億美元至2014年的三百億美元目標,並建立以副外長為首席代表的外交安全對話機制,說穿了就是要在涉及各自對華的策略上有所交流。當然,對於這樣的目標印度較為著緊,韓國則另有企圖。印度拉攏韓國為的是擴大在東北亞爭取話事權,但韓國願意入套,則是為向印度傾銷更多產品,獲得更大利益。

  在韓印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協議之後,利益必然會傾斜於韓國一方,僅僅在兩國簽署了一紙協議之後,李明博便高調表示:“我(在現代建設公司工作時)曾負責建設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我對韓國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優秀性充滿信心。”言外之意是印度需要向韓國的技術靠攏,在政治利益均分之下,經濟利益傾斜於韓國則無可避免。李明博訪印過後,青瓦台隨即表示,對於印度訂購空軍基礎教練機的計劃,韓方決定今年以六十架韓國KT-1型(共五億美元)參與競標。這樣的註腳未免表露得急了一點,但一個願打,一個願捱,誰也怨不得誰。

  印度在目前尚未能真正站穩南亞主角位置的情況下,急於謀求主導亞洲的做法,只會招致既損失經濟利益,又得不到政治同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