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何必讓春節和情人節一比高下

http://www.CRNTT.com   2010-02-16 11:20:57  


春節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與情人節並不需要抵觸。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訊/“春節是春節,情人節是情人節,何必一定要分高下?大家喜歡過哪個就是哪個,街上的玫瑰花在春節裡閃爍著濃情,給春節增添上了幾許光亮。春節和情人節是相得益彰而絕非相形見絀,是虎虎生威而非虎狼對峙。”《紅網》今天登出王軍榮的文章“何必讓春節和情人節一比高下”,文章內容如下: 
 
  今年的2月14日,是本世紀第一次西方情人節與中國農歷春節大年初一出現在同一天的巧合日子。這樣的“情人節春節”日子在上世紀曾出現過3次,分別是1915年、1934年和1953年,而本世紀下一次,將出現在2048年。(2月14日《新快報》)
  
  西方情人節與中國農歷春節在同一天叠合,一百年之中也只不過是三次。
 
  而情人節可是年年都會有的。不過,就是難得碰到的“重叠”,也要被好事者分出高低來,究竟是重視春節多一些,還是重視情人節多一些?現在結果倒是出來了,情人節敗了,春節大獲全勝。然而,在我看來,這樣的調查實在是無聊得很。這使我想起今年春晚郭冬臨的小品《一句話的事》中的一句經典話:“用謊言驗證謊言,得到的一定還是是謊言。”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對春節重視,更為重要的是,它已經植入了我們的血液之中。雖然年味似乎越來越淡,但過年回家的腳步聲卻不僅從未停止過,反而響徹整個中國大地,年前,由佛山、東莞、廣州等珠三角城市返鄉農民工組成的10萬“摩托車返鄉大軍”,沿著321國道返回廣西、貴州、湖南和四川老家過年,成了春運交通線上一道道特殊的風景。10萬“摩托車返鄉大軍”,只不過是過年回家中的一個小小縮影,雖然我們從中讀出的是無奈,但過年回家的堅定卻是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無論是文化價值還是精神內涵,春節都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我想建議將春節放在我國申遺的首位。”一直為文化傳承鼓與呼的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在報紙撰文再次談起春節申遺的話題。從珍惜文化和保存傳統的角度看,有悠久傳統的春節應該申遺,但春節畢竟是需要與時俱進的,是需要注入現代的元素的。它還應該是具有包容和兼容的。如果只是固守,即便是申遺成功,難道就能夠保住春節?現在春節碰到了情人節,當然不應該是排斥的,應該將其包容在內,這才能體現出春節的“偉大和堅強”,人為地將兩者割裂開來,並且一定要分出高低,那完全是個錯誤的做法,這如同那個被喻為史上最愚蠢的問題“阿媽和女友同時掉下水,你會先救誰?”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春節和情人節根本就不具備可比性,因為主體不一樣。春節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節日,而情人節似乎更屬於年輕人。在人數上,兩者的差距太大,自然,情人節就輸了。可這樣的勝利有意思嗎?明年,情人節和春節不重叠了,玫瑰花照樣賣得比什麼都火,因為每一個情人節都不缺浪漫的年輕人。
  
  春節是春節,情人節是情人節,何必一定要分高下?大家喜歡過哪個就是哪個,街上的玫瑰花在春節裡閃爍著濃情,給春節增添上了幾許光亮。春節和情人節是相得益彰而絕非相形見絀,是虎虎生威而非虎狼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