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維持現狀為改變 兩岸共同決定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00:39:26  


 
  的確,60年兩岸分治,信仰不同的領導人,不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帶來了兩個差異很大的社會。在台灣,據《遠見》雜誌2009年5月一次民調顯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只有46.6%,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則為95.9%,贊成與大陸統一的人只有8.3%,贊成台獨的有25.4%,認為最終應該統一的佔16.2%,贊成最終獨立的48.5%,贊成先維持現狀則有44.9%。甚至如有論者所指出的那樣,現階段在台灣,講“台灣獨立”、要搞“台獨”,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說到“一個中國”,說到大陸與台灣統一,就是異端與賣國(2009年10月23日《大公報》魯力《兩岸政治協商無法回避》)。但是,依本文之見,雖然台灣民眾這樣的認知也是問題,民進黨八年統治的政治宣傳確實已造成意識形態的很大變化,但實際上並不可怕,並不能造成對兩岸關係現狀的改變。

  首先,按照“九二共識”,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大陸和台灣同屬“中華民國”;只要有“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台灣人民在為中國人民守衛著台灣,這一現狀就仍然在“維持”之中,而在“維持現狀”期間內這一現狀也不會改變。

  其次,應當把台灣意識和“台獨”意識區分開來。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不是“台獨”文化。中華文化和把兩岸同胞緊緊聯在一起,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則始終帶著同樣的文化密碼,即使隔絕幾十年後,兩岸同胞到了一起就有一種特別親近的感覺。仍從《遠見》雜誌的民調看,即使有25.4%的台灣民眾贊成台獨,但仍有75.4%的人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

  再次,從人的意識、觀念形成和變化的規律來看,人們不必為現階段台灣民意中的離心傾向焦慮。民調所反映的民意,主要是人們在現時社會政治條件下形成的感覺、印象、認識,是一種十分感性的認識,一般來說與根本的政治信念、民族認同等等並不等同甚至並不相關,隨著社會政治條件的改變,人們的這些認識就會隨之變化。按照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馮克利譯)一書中提出的觀點,人們的觀念會隨著各種現實發生尖銳對立的改變,但始終不變的是民族的特性。該書這樣描述1790年到1820年社會意識的演變情況:“在這段時間,我們看到,最初的保王派群體變得十分革命,然後成為極端的帝國主義者,最後又變成了君主制的支持者。在宗教問題上,他們先是從天主教倒向無神論,然後倒向了自然神論,最後又回到了最堅定的天主教立場。國民公會中的一些要人,國王的死敵、既不信上帝也不信主子的人,竟然會變成拿破崙恭順的奴僕,在路易十八的統治下,又手持蠟燭虔誠地走在宗教隊伍中間。”(第123頁)在當下社會政治條件下,人們政治態度的轉變也都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曾幾何時,民調馬英九的支持率達到68%,但莫拉克颱風一吹掉到16%,甚至僅僅比關在監獄中的陳水扁高一些。現階段許多台灣人的認知是今天分治狀態下形成的認知,當兩岸關係發生變化,將來實現完全統一的條件成熟了,台灣民眾的認知就會轉變過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