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羅斯福願意以輪椅形象示人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12:13:45  


 
  人們對最高統治者的角色期待就是希望他生龍活虎,精力過人。如果攤上個病病歪歪的統治者,大家都會六神無主。所以,現代民主選舉中候選人總是願意在選民面前秀自己健康。其實,有些國家領導人的身體狀況是刻意營造出來的,如肯尼迪在公眾場合是個健康英俊、充滿活力的年輕總統,而事實上他飽受多種疾病的折磨,入院治療是家常便飯。可見,當年羅斯福掩蓋病情之做法並非個案,是政客常見的手法,其中有不得已的苦衷。

  我看了書里的這些軼事,和羅伯特教授交流:“羅斯福地下有知,還真不一定滿意,也許會怪罪殘疾人保護團體: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既然當年羅斯福總統千方百計要做出一副正常的樣子,那麼人家美國政府刻意塑造羅斯福正常的形象有何不妥呢?不正符合老總統的心意嗎?羅斯福對於殘疾人保護團體的做法肯定不滿意。”羅伯特說:“那也不見得,當年美國人對政客的角色期待是所謂正常人,要求他們身體強健。羅斯福只能審時度勢,順應民意。現在形勢變了,整個社會尊重、保護殘疾人蔚然成風,羅斯福在今天肯定會勇敢接受自己是殘疾人的事實,會驕傲地證明自己和健康人一樣能施展身手。這就像當年王爾德因為同性戀而被關押,而今天同性戀者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份,當選市長甚至國家元首的都有。總之,羅斯福活到今天會與時俱進,樂得以坐輪椅的形象示人。”

  我接著問教授:“羅斯福已經作古,假設他活在當下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形象,這已經沒有實際意義。問題在於,假設他對刻意凸顯其傷殘形象並不認同又該如何?畢竟死者已矣,何必讓其與時俱進,榨取其剩餘價值呢?中國民事法律規定保護死者的人格利益,死者的人格利益在死者身後仍然存在,傷害死者名譽會影響死者後人及親屬的情感。儘管輪椅上的羅斯福並非是對羅斯福形象的歪曲,但是,我還是感覺到這是殘疾人保護團體的刻意為之,好像也不太妥當。所以,塑像到底是應該以什麼形象示人,應該由羅斯福的後人說了算。”

  羅伯特說:“問題是羅斯福的家人看法不同,也是兩種意見莫衷一是。美國人是個人主義,爺爺是總統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塑像的事其後代也不能大包大攬。殘疾人保護團體把羅斯福視為殘疾人英雄的代表,是為這個群體利益出頭,作為殘疾人群體的利益代表者,這樣做是出於理性的選擇。政府作為各種利益群體的平衡者順應殘疾人群體的呼聲,也是作了理性的選擇。”

  話說到這份兒上,好像我們兩個誰也說服不了誰。在一個價值多元、利益分化的社會,存在不同立場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年,羅斯福不惜身受逞強之苦,實屬迫不得已。今天,殘疾人從政已經屢見不鮮。這種局面的出現和殘疾人團體為殘疾人利益奔走呼號緊密相連,它們向立法機關不斷游說,最終使保護殘疾人權益的法案陸續通過,從而大大改善了殘疾人的生活條件,也使整個社會的態度為之一變。今天回顧羅斯福的故事,其中的反思發人深省。

  (來源:正義網-檢察日報2010年02月24日 作者:許身健,中國政法法學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