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周漢民:上海世博會由國家意志到全民行為

http://www.CRNTT.com   2010-03-13 09:42:14  


 
  7年籌辦奧運的旅程中經歷的磨礪,讓中國的社會心理從躁動逐漸走向沉穩,從情緒化日益走向理性,一個大國所應具備的自信與包容逐漸在中國人的心中積澱。

  對於郎平率領的美國隊與中國女排激烈厮殺時,觀眾給予了兩方掌聲;牙買加飛人博爾特創造世界紀錄的晚上,“鳥巢”9萬余觀眾為第二天過生日的他唱起“祝你生日快樂”。

  日本代表團入場時,每個人手持日中兩國國旗。各國代表團的旗手,通常是由身材高大、獲得過世界冠軍的明星擔任,如果按照這個思維,日本代表團的旗手應該是世界蛙王北島康介。但日本代表團的出場旗手是沒有拿過金牌的福原愛,福原愛在中國學打乒乓球,會講帶東北味的普通話。

  “中國的崛起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事件,它也是一個文化事件;中國的和諧社會和集體主義理想,可能會與美國的光榮與夢想一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紐約時報》的文章特別讚揚了奧運會的年輕志願者,稱讚他們的熱情熱情有禮並不限於奧運會場館內,而是洋溢在整個北京城鄉。

離被認可尚有距離

  善意、積極的評價與認可、接受之間,仍存在著距離。况且,即便針對中國付出了極大代價的奧運,國外也並非一片讚美之詞。

  在政治世界以及不同的價值觀體系中,偏見並不鮮見,尤其是在你確實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美國一個名叫Radiao 86的電台在網上進行民調,提出的問題是:你是否認為中國為了保證舉行一次成功的奧運會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做出肯定回答的人占69%,不同意的人占31%。 

  德國《經濟》周刊以“北京奧運經濟潮受限”為題稱,雪災、西藏騷亂、地震,對中國來說,2008年是一個“噩夢之年”;北京為了奧運安全推行的措施,又使2008年成為中國經濟的“挑戰年”。《法蘭克福彙報》甚至從奧運引出了非洲、人權等問題,文章稱,“(奧運會)與其說是形象得分的機會,還不如說是形象受損的危險更大。”

  德國《明鏡》周刊稱,1988年韓國舉辦漢城奧運會,72萬居民被遷移。因舉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而被搬遷的居民更多……在國家的發展進程中,許多人早晚要被迫搬遷。

  美聯社稱,最近中國警方逮捕預謀破壞奧運的分裂分子、驅逐可疑人物、限制入境簽證發放……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世界看到一次成功的奧運會,但西方社會却不一定領情,認為中國是在犧牲人權和民眾利益的前提下確保奧運順利舉行。 

  奧運之後的中國,環境問題成為西方指責中國的另一個重點。

  “中國劫持了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丹麥世界氣候大會不歡而散之後,英國氣候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公開宣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