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 消協又說維權笑話

http://www.CRNTT.com   2010-03-16 10:52:56  


 
  市場上存在的種種偏離公平與正義的現象,皆因為一些既得利益集團利用自身強大的話語權,占領了某種可以實現制度性掠奪的高地。許多年年成為消費者投訴熱點的問題,背後的本質其實是壟斷,比如,通訊、住房、交通等等行業中出現的霸王條款,已經成為勒在消費者脖子上的繩索,令人無法抗拒。而連作為國家利器的《反壟斷法》都無法斬斷種種壟斷現象,如同“鬆散土豆”一樣的消費者,豈不只能發出無奈長嘆?

  在市場道德、政府監管與法律制度普遍失靈的語境下,那句“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的狠話,只會被看作一種維權笑話。消費維權問題,說到底也就是公民權利保障的一個重要表徵。而所有的權利與尊嚴問題,最終也只能寄托於民主、法治、文明的力量不斷發育生長,來從根本上蕩滌掉滯留與寄生在既得利益集團身上陳腐污垢,而不是總是靠那些狠話來刺激公眾早已麻木的心。(作者:單士兵)


新聞鏈接:消協說狠話不如推立法

  《廣州日報》;3月16日

  讓無辜的“舅舅”和“姥姥”替不法商人賠錢在法律上講不通,但讓幕後“畢姥爺”承擔連帶責任卻是管用的。消協與其過嘴癮,不如推動立法。 

  中消協副秘書長、發言人武高漢近日說了句貌似有新意的話,頗受關注。他說:要讓生產銷售假冒僞劣商品的經營者“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人們聞聽此言,這才意識到:原來,“3•15”來了。 

  其實每年的消費者權益日一到,消費者們基本都能聽到一番狠話,最有名的一句大概要算早年頗流行的“讓生產銷售假冒僞劣商品的經營者傾家蕩產”了。但這些年發生的一系列關於食品、藥品等商品的安全事故讓大家都知道,很多假冒僞劣經營者並沒有“傾家蕩產”,有的家產甚至還變得更殷實了。連迫使假冒僞劣經營者本身“傾家蕩產”都難以做到,要他們“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基本可以說只是過過嘴癮,順便吊吊消費者的胃口。 

  雖說從2007年起中消協開始吃上了“皇糧”,但不管怎麼說,它的性質還屬於社會團體。通常來說,該組織的功能主要在於“呼籲”、“質疑”、“協調”、“強烈要求”之類,嘴上功夫似乎更醒目些。當然,作為消費者利益的代言人,嘴上功夫過硬也沒什麼不好。但縱觀中消協與各地方消協近年來的表現,我發現他們的嘴上功夫卻很一般,其突出表現在:發言注重新意,卻缺乏內涵;在具體案例上消費者需要他們說話時,他們常常沉默失聲。 

  以“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為例,此話其實是在炒6年前的冷飯——2004年3月,這位武高漢先生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已經講過這話了。6年時間很漫長,但在這6年中我們似乎並未覺得那些假冒僞劣經營者比過去收斂了多少。我們當然知道消協沒有執法權,但深知在利益博弈方面卻有著強大的話語權。譬如,制定或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替消費維權及索賠等問題上,消協作為消費者的所謂“娘家人”,其威信是無可替代的。然而在這6年裡,喜歡在籠統問題上說狠話的消協,在針對毒奶粉索賠、豐田問題汽車索賠等具體的人和事上,卻沒什麼言語。倒是聽說,在“歐典地板”醜聞中,消協為涉事商家說了不少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