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ECFA協商 經濟讓利還要政治讓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08:47:07  


 
  就消除政治疑慮而言,大陸為了消除台灣內部對“ECFA是否形成一中市場”、“是否衝擊台灣“主權”…等等爭議,在未來協商中應該會維持其一貫主張之“經濟議題”定位,不會要求ECFA協議出現像“一國兩制”、“一中各表”、“和平統一”等政治語言,以尋求台灣民意支持。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一般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認知與感受,除“經濟上的有利或不利”之外,尤其涉及複雜的意識形態、政治認同和社會文化衝擊的考慮。即使讓利說“說到做到”,並適度地表現在ECFA協議文字中,能否大幅提昇台灣民眾對ECFA的支持度,卻是有待觀察的。 

  特別是ECFA是否導致台灣經濟進一步深化對大陸之經濟依賴,進而使政府政策方向受制於大陸,或是實質上進一步促進兩岸政治統一;或是ECFA洽簽之後,台灣外交空間或對外洽簽FTA仍難以突破“中國因素”的制約等,均是反對黨持續反對ECFA洽簽之“異見”,也台灣民眾心中的“問號”。 

  由於ECFA民意的複雜性,ECFA協議內容能否消除民眾疑慮,將進一步成為影響年底五都選舉的重要因素。該因素自然將影響大陸建構兩岸和平發展關係之發展,也是大陸必須審慎評估。這也正是溫家寶對於“今年六月兩岸可以簽署ECFA嗎?”未做答覆的原因。 

  換言之,ECFA讓利說主要是考量台灣產業對市場開放的承受力,而利用ECFA拓展台灣市場採取自我“節制”策略,其可能效果在於“消極地”防止對台灣農業和敏感性工業造成不利的影響或衝擊,但卻未必能有效改善ECFA在台灣內部之“政治爭議”。 

  為消除ECFA在台灣內部之“政治爭議”,大陸對於ECFA之推動也應有“政治讓利”的準備,特別是應該在ECFA定位上,彰顯“ECFA是由兩岸作為WTO成員,依據WTO規則所簽署的FTA”,以回應台灣要求之“對等、尊嚴”原則,才能爭取台灣民意支持。 

   同時,由於台灣高度依賴亞太市場且急於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為彰顯“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尤其應依據“胡六點”有關“共同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之主張,在ECFA協議的“經濟合作”項目明訂“鼓勵各自建立及強化對外經貿或參與區域經貿合作”,才能符合台灣民意對於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的期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