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零五政改夭折 教訓應汲取

http://www.CRNTT.com   2010-03-26 10:55:00  


香港反對派是否真的出現實質性分化,還需要觀察。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訊/“香港政制發展要取得突破,取得實質進展,關鍵在於反對派必須實質分裂而不是表面分裂。後者是政治策略,前者則是政治立場。應該肯定,民主黨主流派不參與‘5區總辭’,並推動成立‘終極普選聯盟’擺出願意與中央對話的姿態,孕育著反對派實質分裂的種子。但是,今日反對派還不具備實質分裂的條件,有關條件還需要創造。”《大公報》今天登出楊堅的文章“汲取零五政改夭折教訓”,文章內容如下:

  香港政制發展要取得實質進展,關鍵在於反對派必須實質分化而不是表面分化。分化的條件包括﹕(一)香港居民大多數要真正明白“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構成推動和促使“溫和反對派”轉化而產生一批真正轉變政治立場的政治人物。(二)在反對派中出現勇於同反對傳統決裂的政治領袖,來推動反對派真正分化。(三)“激進反對派”政治破產,以幫助或促使前兩項條件盡早具備。

  有一種說法:2005年下半年關於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改革之所以夭折,是因為當時特區政府企圖從反對派陣營中爭取若干立法會議員支持的策略失效;如今關於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改革欲在立法會獲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特區政府必須從反對派中爭取一個政治團體即民主黨支持。

  於是,問題產生了:(一)2005年政改夭折的原因真的僅僅是策略原因?(二)當前,以民主黨為首而組成的“終極普選聯盟”是特區政府新策略的產物抑或特區政府與所謂“溫和民主派”互動的結果?(三)特區政府爭取民主黨支持的新策略能否使2012年兩個產生辦法取得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當年政客出爾反爾

  首先,必須指出,2005年政改夭折固然有策略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基本政治因素。當時有人以為私下摸底獲得反對派陣營若干立法會議員首肯,政改方案可以在立法會通過,於是,拍胸脯打保票。其實,具有基本政治常識者在當時就指出,那幾位屬於反對派陣營的立法會議員之所以私下首肯是主要基於個人利益考慮,一旦其想法浮上台面,既無法面對他們的基本群眾,也無法令愛國愛港陣營信服。他們的基本群眾會指責他(她)“見利忘義”。愛國愛港陣營則會批評特區政府不公平。亦即是說,當時相信那樣一種私下交易策略者至少在政治上是“天真”的。

  事情還有更深刻的一方面,那就是反對派的幕後策劃和支持者不允許其陣營在當時政治氣候下有人脫逃,於是就有“捆綁”的安排。因為,一旦反對派陣營出現局部瓦解,2005年政改方案取得成功,則意味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為中央政府所主導,亦即意味著2003年“七.一”遊行以來香港政治局勢根本扭轉。所以,反對派陣營表現空前團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