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都營造有利環境使反對聲音喪失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10-04-02 08:57:54  


 
  其實,這早就已是注定了的了。這是因為,除了“ECFA”議題本身就是一個能為台灣民眾帶來福祉,避免台灣經濟陷入邊緣化的好議題之外,還因為兩岸當局都在大力地營造有利於“ECFA”協商的輿論環境。其中胡錦濤主席在春節前夕前往福建漳洲台灣農民創業團考察台商企業時所說的“凡是對廣大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辦,並且說到做到。現在兩岸正在商談‘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是一件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的好事。在商談過程中,我們會充分考慮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農民兄弟的利益,把這件事辦好。”及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期間所提出的“讓利說”,對台灣民眾造成了極大的震撼,讓他們衷心感受到大陸對恰簽“ECFA”的真誠。

  而“陸委會”、“經濟部”、海基會等機構對“ECFA”的宣導,也使台灣民眾了解到“ECFA”的好處,各種民調都顯示民眾對“ECFA”的接受度和支持度都大幅提升。既然如此,民進黨反對“ECFA”,也就得不到“知音共鳴”。因此,前往桃園大溪鴻禧別館“抗議”的民進黨政客,只不過是為了爭取出鏡率,打開知名度,在台北、新北二市市議員的黨內初選中,增加幾多張選票而已。至於知名度已是很高,犯不著“搏出鏡”的蔡英文,也要籍著“ECFA辯論”來“固票”,只不過是折射了她畢竟還不夠自信,因而要利用“ECFA辯論”來為自己的政治生涯規劃服務。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為了讓兩岸商談“ECFA”能有一個較佳的興論環境,大陸方面確是煞費苦心的。既然連最高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都親自“推銷”,下面就更是全力以赴了。就在第二次“ECFA”商談前夕,國台辦主任王毅和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分別接受台灣《旺報》的專訪,詳談“ECFA”。其中王毅針對台灣民眾對兩岸簽署“ECFA”的疑慮,明確指出,“ECFA”是個經濟合作協定,不會有政治內容與政治語言,並首次詮釋大陸對台灣“善意”的思維,強調善意是源於“兩岸同是一家人”的理念。王毅還對早期是收獲清單的協商列出大陸釋放善意的“五項保證”:大陸降稅產品的金額與出口比例將少於台灣,降稅產品惠及台灣中小企業基層民眾,不影響台灣弱勢產業,不要求擴大大陸農產品入島,及無意對台灣實施勞務輸出。而楊毅則指出,大陸主張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按照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大力推動兩岸“ECFA”的協商,特別是在目前正在進行“ECFA”協商。並且希望能夠在適當的時後,增加文教方面的內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