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由台北仍不滿意香港中華旅行社稱謂說開

http://www.CRNTT.com   2010-04-03 09:33:41  


 
  劉德勛聲稱,台灣方面希望未來香港事務局不需要再用“中華旅行社”這塊招牌,亦即是台灣媒體所解讀的“陸委會”希望香港事務局能夠正名,此就顯示,直到如今,台灣方面仍然是對香港“中華旅行社”這個對外稱謂極不滿意,而希望能直接使用“香港事務局”的正式名稱,亦即是要將作為“半官方機構”的“中華旅行社”“扶正”為“官方機構”。倘此邏輯成立,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陸委會”派駐澳門的作為“半官方機構”的“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也希望能“扶正”為“官方機構”的“澳門事務處”。 

  實際上,相對於台灣方面對“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的名稱是“並不滿意,尚可接受”,台灣方面對“香港中華旅行社”的稱謂,是極為不滿的,認為“旅行社”的性質,完全無法反映該機構的性質和服務內容,故一直希望能予以“正名”。 

  這從筆者的一次親身經歷,就可得到佐證。那是一九九九年的夏秋之交,時任澳門“台北貿易旅遊辦事處”(即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的前身)主任的厲威廉,正為澳門回歸後台灣派駐機構能否繼續留存而焦慮煩惱。當他得悉北京的底線是必須拼棄帶有官方性質的“辦事處”這一稱謂,改用不含官方機構意涵的名稱時,曾與筆者探討“改名”問題。當時筆者根據厲威廉的一個“心病”:要與香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鄭安國“別苗頭”,及要與北京中央派駐澳門的代表機構--澳門新華社“相提並論”,就建議採用“澳門中華旅行社”的名稱。他聽了後十分高興,認為這將形成兩個“社對社”,即澳門的中華旅行“社”對香港的中華旅行“社”,及台北的中華旅行“社”對北京的澳門新華“社”,彼此都“咁高咁大”。而另一方面,北京方面因為中華旅行社是民間機構,故對此名稱也樂見其成。但當厲威廉將此建議報回台北後,一直對當年港英當局要台灣駐港機構使用“中華旅行社”稱謂極不滿意,耿耿於懷的台北決策部門,否決了厲威廉的這個建議。其理由是:一、台北方面極為不滿“中華旅行社”的稱謂,因為它無法表達該機構的性質、任務,一直想改。現在既然駐澳機構有改名的機會,為何不改一個更適合的名稱,而要改為本來就不滿意的“中華旅行社”?二、北京中央有一個“新華通訊社”,雖然其與“新華社澳門分社”的業務並非一致,但“北京總社”與“澳門分社”的層級體系,卻是體現了“中央派出機構”的意涵。而在台北的“行政院”中,卻無一個“中華旅行社總社”,因而台灣派駐澳門的機構,如使用“中華旅行社”的名稱,就反映不了它是台北“中央”派出機構的性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