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新棋局 不能僅靠高層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0-04-26 11:01:40  


 
  實際上,經過這幾個階段,中俄石油合作雖然有發展,但十分曲折,說明兩國既有戰略需求,也有戰略差異,甚至是潛在的對抗。在葉利欽時期,合作處於探索階段,戰略需求的情況較為現實,後兩種情況較為隱蔽,現在則是後兩種情況越來越現實。在石油外交上,我們確實有些認識還沒有到位。要認識到,產生戰略差異的原因,部分是因為中俄石油合作不是簡單的商業行為,很大程度上要受到雙方戰略思考的制約。

  俄羅斯的國家戰略,正如俄羅斯的國徽“雙頭鷹”一樣,強調東西兩邊平衡,不會簡單地根據雙方情況來開展合作,而會用歐洲來平衡與中國的合作,要求中國使用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公式就是一個例子。從心理上,俄羅斯有獨立的自我認知,不會簡單地融入東方或西方。我們認為“遠親不如近鄰”,強調“好鄰居”的作用,俄羅斯則認為鄰居的強大是危險的。

  還有制度上的差異。兩國的制度完全不同,外交思路的貫徹執行有很大的差異。另外,雖然兩國簽訂了邊界條約,傳統安全的影響似乎削弱了,但非傳統的因素依然存在。在醫藥、衛生、環境、移民等方面,出現了很多其他的因素。這些因素在東部和莫斯科高層都會受到影響。

  中俄合作在實際操作中涉及大量的多邊因素,不能簡單地看成雙邊合作。比較一下中國與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的合作,雙邊的因素都很強。俄羅斯則不是這樣,與中國的合作要同與歐洲、美國的合作聯系在一起,在東北亞還要同與韓國、日本的合作聯系在一起,變成一個複雜的多邊平衡。另外合作也是多元的,在能源合作中又把核、電拉進來,所謂“捆綁式”。

  這些差異為我們帶來的新挑戰,僅靠政治外交、高層外交是很難處理的。在現實中,兩國國有公司之間的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司外交”已經體現出來,但民間外交、“第二軌道”的作用還是有限。

  中俄石油合作進入新階段、新平台,需要有一個大視野,將中俄石油合作放在全球石油合作的大框架內去思考。這個棋盤首先是在歐亞大陸,特別是歐亞大陸東部,涉及各方的複雜關系。在這個棋盤上,兩國確實在進行一場博弈。博弈過程中,既要發揮戰略互補的潛力,也在考驗兩國管理戰略差異和潛在風險的能力。這是目前的突出問題,也要對中俄戰略石油合作進行長遠的、綜合的、多邊的、多元的規劃,這樣一種規劃才可能符合現實,既體現戰略上的一致性,又體現差異性。這意味著傳統的外交理念要有轉型和突破。

  中俄石油合作的未來走向,從俄羅斯方面看,側重東部的傾向越發明顯,東部發展要開發資源,而開發資源首先是要滿足當地需要,其次才是出口。在周邊的出口合作上,也強調資源的深加工,以免俄羅斯淪為純粹的資源出口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