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蘇進強:文創實力 台灣該加油了

http://www.CRNTT.com   2010-05-04 11:55:34  


上海世博會絢爛開幕
  中評社台北5月4日訊/“上海世博開幕,燦爛的煙火、聲光與豐富多元的節目,令世界驚艷,這是繼北京奧運後,再次展現的“中國(大陸)崛起”盛典。進一步說,上海世博是中國(大陸)政經軍綜合國力另一面向“軟實力”呈現,同時也是全世界文化創意的展演與競賽。台灣館、台北館與震旦企業代表參加,自然格外受媒體青睞;但背後呈現的兩岸文創實力的消長,更引人深思。”曾任文化總會祕書長的前台聯黨主席蘇進強今天在《中國時報》“文創實力台灣該加油了”。文章內容如下:

  誠如被中國(大陸)延攬參與或入選此次活動的台灣文創業者所言,歷經北京奧運至上海世博,中國(大陸)的文創實力,不論是創意、企劃或技術性的執行,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而如漫畫家朱德庸、蔡志忠與不少由台灣赴中國(大陸)發展的文創工作者,也慨言實因在台灣得不到起碼的重視,才不得不轉戰中國(大陸)。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可說日新月異,台灣則是在政府欠缺整合規劃與前瞻眼光下,留不住人才。

  平心而論,不論國、民兩黨,近十年來,政府對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多泛泛空言而少實質支持,而文建會的預算規模比不上台大等“國立”大學,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好不容易,文創法也通過了,“文創院”的組織條例卻尚形同具文;而文創院是否又將淪為只問黨派與政治正確,而不問專業的酬庸機關,實令人無法樂觀看待。

  政府表面支持設立的華山文創園區,迄今尚由業者苦撐待變,在文化官僚體制生怕“圖利”業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下,業者的生死,又有哪位官員真正關心?儘管馬蕭正副“元首”親自在“總統府”召開過一場又一場文創圓桌論壇,但會議結束後,實際的執行又在哪?

  其實,十年來國、民兩黨的政府團隊,對文化政策及相關產業都同樣的輕視傲慢,兩黨在“總統大選”時的文化政策白皮書,莫不沸沸揚揚夸言“文化立國”、“文化台灣”、“台灣主體”,等到真正執政了,文化就變成可有可無的脂粉。而從“中央”到地方,只為選舉服務的文宣花招與造勢活動,哪裡是真正的文化創意?不切實際的口號文化,毫無實質內涵的文化政策,又怎能欺人耳目?怎能不令需要生活、生計的文化人,趨之若騖的往中國(大陸)尋求生存空間?

  政府對文化的輕慢,可以最近二位作家的境遇為例。一位是逝世甫二週年的柏楊,柏老在華人世界的地位,以及他對台灣政治受難者人權、弱勢、族群和諧的貢獻,相信是近年來華文作家的典範。但在他生前,卻沒有任何政府機構,關注他的生活與著作手稿及相關文物的蒐藏,直到北京現代文學館透過柏老在中國(大陸)的親人,開始有計劃的蒐集館藏後,才在友人奔走下,由台南大學設立“柏楊文物館”,但起步已晚,也未受到文建會、“教育部”的重視。

  再以資深作家王璞為例,他以十四年時間自費拍攝了一二七位作家影音傳記,加上三百多場藝文活動的錄影,可說台灣文學史不可或缺的紀錄,王璞曾想將之捐贈“國家文學館”,卻不得其門而入。相較之下,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與北京的現代文學館,二個機構卻對王璞的捐贈如獲至寶,幸而“國家圖書館”去年六月也接受了他的捐贈。

  曾經中國(大陸)文革十年浩劫難復,台灣成為中華文化新中原;但近年來中國(大陸)不分民間或政府,開始尋索斷層的文化價值,從古董文物到百家諸子學說的風靡倡導,乃至華文文學,電影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反觀台灣除汲汲營營於藍綠惡鬥,及變不出把戲令人倒胃的選舉文宣外,彷彿陷入了另一場文革之中。

  尊重、包容、欣賞、分享是文化的本質,沒有所謂疆界、黨派之分;若要硬說中國(大陸)對台灣文創、文化人的延攬是“文化統戰”,那麼我們要問:孰令致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