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偽傳統”—— 被誤讀與被盜用的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6-23 12:00:10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訊/“偽”,大概從來都不是什麼美好的字眼,而與“偽”沾邊的詞語,大多無力改變這樣的“命運”。“偽傳統”也不例外。

  所謂“偽傳統”,它近似歷史,好像文化,骨子裡卻與這兩者都相去甚遠。然而,相比對“傳統”的誤解,還有一種更可怕的虛偽——盜用,即以傳播傳統為名,卻以製造商業價值為實。換句話說,傳統成為了一種賺錢的工具。這樣的傳統,更多地是被拿來用做忽悠人的幌子。

  比如為人關注的張悟本事件。與其說人們相信那位大話連篇的中年男人,還不如說人們相信的是“綠豆”“長茄子”理論背後的中醫淵源。再如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爭。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又出現了一些地方,試圖與屈原攀親認祖。這樣的行為是出自對傳統文化的一片赤誠?答案顯而易見。如上所說,這樣的傳統,真嗎?這樣的傳播,得當嗎?

  有文化專家說過,今天的文化越來越不去崇拜美、真、深,文化的內涵與本質正在衰敗……的確,在如今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文化似乎喪失了它原有的品格。眼下,人們遇到的是被喬裝打扮的“消費品”——準確地說,它們只能算得上是傳統文化的仿製品、複製品。暴利的存在,甚至讓“制假者”無暇再去掩飾一下那堪稱低劣的手段。在不斷的誤讀與迷失中,傳統正在逐漸模糊著它本來的樣子。

  事實上,傳統之所以被稱為傳統,是因為它能“傳”,一傳千百年;也因為它能“統”,標準鮮明,以至高不可攀。歷史讓真正的傳統得以延續,歷史也可以將不足掛齒的“偽傳統”逐漸打回原形。而我們今天書寫的,正是這樣一段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