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更需要人才生態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06:38:24  


 
人才需具備知識分子的懷抱

  此外,所謂人才最簡單的定義是有知識分子的懷抱,有洞見社會和開展原創研究的知識和能力,更重要是能發人所未發的言論,公正、獨立、冷峻,為變動劇烈的中國提供一種智力支持。要實現人才的中長期甚至遠期戰略,關鍵在於建立一個人盡其才、言盡其用、相與爭鳴的人才生態。

  中國未來的人才戰略首先需要一個跨知識體系、跨學科、跨國的聯絡體系,以讓中國的知識生產者可以有一個知識融合的機會,具體到中國的知識消費和應用部門應該打開自己的學科視野,給各種學科以發聲的機會。這里面包括大量最具有活力的本土知識和本地知識保有者。設想一下,中國的城市化設計,首先參考的是城市植物學和城市動物學的知識,了解每個城市建築體系將帶來何種生態學的影響;它會聽取人類學家在不同文明體系下的城市發展作出的文化深描,了解設計師的每個鉛筆綫條,將如何影響一個城市的文脈和未來人文形構;它也會給風水、地理先生等傳統知識保有者發聲的機會,理解每個建築構件和城市社區可能帶來的社會心理影響;它在城市設計的團隊中招募的更多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地理學家、政治學家、氣象學家、物理學家和宗教學家,最後它讓具有跨知識能力的城市設計和規劃者來實現一種知識融合,給人類創造一個家園。

  頂尖人才群,尤其是對國家具有戰略影響的高精尖人才,好像熱帶雨林的蘭花,他們需要的往往不是一個資金配套、建築豪華的溫室,而是一個空氣、濕度、熱度、大氣等綜合條件的生態系統,各種不同時間和空間生產的知識可以相與頡頏爭鳴。例如我們在思考中國未來的人才戰略時,我們其實需要綜合一種融合了多種學科的整體知識,中國傳統思維裡的金木水火土都可以有新的價值,因為在當下語境它有種天生的倫理性和科學屬性:我們不能過度掘取金屬等礦物資源,對於原生的生態、“木本”環境當視之為生命;對於水資源的使用和保護應該進行徹底地知識更新,對於火這一“能量”維度,我們需要整理出一套未來中國的能量守恒法則,並貫穿到實踐過程中;而對於土,這提示我們當回到常識和根本,理解本土和鄉土,惟有此,才能生產、欣賞、使用真正的原創學術和頂尖人才。否則我們面臨的不僅是“一花獨放不是春”,而且是知識領域的“外來植物入侵”,不是已經有人反思經濟領域的許多“經典理論”對中國的深度禍害嗎?在這種偏狹和功利的情況下,即使愛因斯坦還陽成為中國科學院院長,也無法單獨解決中國所面臨的社會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