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宏觀決策須防經濟數據過敏症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07:17:18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訊/在中國經濟走向足以牽動世界各國神經的背景下,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中國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終於出台。證券時報發表海外國語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貴文章表示,以縱橫兩方面的參照系來看,儘管經濟運行不乏隱憂,但無論是上半年11.1%的GDP增速,還是上半年2.6%的CPI同比上漲,放在中國既往增長周期和世界經濟層面,都應是不錯的經濟數據。當然,在被廣泛視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因為政策收緊邁向拐點進而可能拖累下半年經濟增長的情勢下,部分地方政府、有關利益團體及其代言人格外擔心本輪樓市調控的政策效應。於是,影響力絕不容低估的上述市場主體正通過各種手段試圖影響決策層的調控決心及後續政策走向。有人更以本輪調控可能爆發中國式次貸危機為要挾,喊出了中國房價跌幅決不可超過25%的口號。足見房地產業對中國經濟的綁架之深。

  經濟數據支撐政策連續性

  文章稱,從經濟決策的程序來說,除了考慮對經濟走勢的預期之外,國民經濟運行的即期數據當然是決策層最為看重的。假如把本輪經濟與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直至現在作為反危機的第一、第二階段,則中國在這兩年里的反危機政策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即便是處於低穀的去年首季度經濟增速,還是達到了6.1%。儘管看起來的確有點寒磣,但與同期西方經濟體的表現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應當承認,這個中等增速是以政府補貼色彩濃厚的消費以及陸續投入的4萬億元投資為代價換來的。但中國就此換來經濟邁向復甦通道的實際成果絕不容否定。而從去年全年的經濟表現來看,全年8.7%的增長以及符合原先預期的“V”型復甦軌跡足以證明中央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取得了相當的成功。至於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運行,儘管有人出於利益偏好不時潑冷水,但無論是經濟增長硬指標還是增長動力、運行環境、就業數據、增長質量乃至各界關注的重點領域宏觀調控成效,都證明經濟運行基本符合中央和普通市場主體的預期。至於它合不合某些市場主體的口味,應該不在中央的整體判斷之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