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魏然:新媒體推動中國社會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8-10 08:20:45  


 
  第一,督促政府進行科學的決策。在社會轉型期間,社會分化加劇,各種社會矛盾都會表現出來。中國就更需要一種與時俱進的以信息網絡為重點的新的公共管理制度。新媒體的發展,有利於督促政府進行科學的決策,提高政府公共政策決策的質量。近年來的公共事件,例如:孫志剛事件,使得政府改變一些政策。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2009年,77個社會熱點,其中網民爆料而引發民衆關注的就有23個,近30%。而且,新媒體對政府官員進行監督也有一些效果,例如2010年4月,遼寧省莊河市,千人市政府下跪求情的照片,出現在網上,震撼人心,為此市長辭職。可謂“網上一張照,市長丟了烏紗帽”。 

  總之,新媒體以及網絡民意對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法制的現代化具有的積極的影響。

  第二個方面是新媒體有利於促進主流媒體的改進,促使主流媒體更加關注反映民衆關心的話題。網民不斷地創造的大量內容造成新媒體內容極大的多元化。在海量的信息環境下,傳統媒體不再壟斷信息,而且要“聚合”(crow d-sourcing)新媒體上的信息。例如國內一個發行量很好的生活雜志,其每期內容的40%以上,是從網上用戶的評薦,推薦而整理,編輯,再出版。在新聞機構,通過新媒體,Q Q,選采訪題材,派遣記者到現場,回應網上民衆的爆料和投訴,都成了例行的安排。此外,主流媒體離不開網民,突發新聞事件的報道,很多是來自於目擊者和參與者,他們通過手機來記錄事件,然後傳給媒體。 

  像在2008年,南方大面積雪災,受困的卡車司機主動用手機短信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記者聯系,通告當地路段的受災,堵車狀況。中央廣播電台的將所有的短信匯集,然後判斷出哪裡的災情最嚴重,再報道出去。當時,連公安部都跑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看著即時的信息網絡,坐鎮指揮,有效地調動消防人員去援救。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主流媒體可以轉變為人們信息交換,傳播信息的平台。民衆可以幫助主流傳媒提高其“社會服務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