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促進就業 香港還需傾盡全力

http://www.CRNTT.com   2010-10-14 11:46:56  


陳婉嫺(女)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訊/工聯會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陳婉嫻、工聯會促進就業委員會副主任李麗貞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促進就業還需傾盡全力”,作者認為:“要徹底解決香港的就業貧窮問題,施政報告內所提的投資教育、就業支援及社會福利三道板斧,無疑只屬微枝末節。施政報告雖在分析上見到問題,但不能再沿用過去修修補補的措施,而應如其他國家及城市,傾全政府之力解決香港結構性失業及在職貧窮問題”。文章內容如下:

  還記得上年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解決就業及貧窮問題,群策群力推動產業發展,才是治本之道”,因此當年曾蔭權曾推動“六大優勢產業”,要為香港創造更多優質工作機會。然而今年施政報告論到解決貧富差距及低收入勞工的問題時,特首只提出三道板斧:投資教育、就業支援及社會福利。往年特首侃侃而談的就業機會,今天為何音訊全無呢?

                     高學歷人士失業增加令人憂心

  首先讓我們看看香港就業貧窮的情況。在1997至2008年間,月入5000元或以下的僱員,由17萬人上升至27萬人,升幅超過五成。除了貧窮勞工的數目大幅增加外,貧窮勞工的收入亦不斷下降。本港最低收入的10%僱員所得收入中位數已經由97年的4500元跌至08年的3600元,跌幅達兩成。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低收入勞工在近十年的“經濟蓬勃發展”下,其組成再不只限於低學歷人士。根據政府的最新數據,09年初共有12.3%的最低收入勞工擁有專上教育學歷,即是每10名最低收入勞工中,便有1名是高學歷人士。情況實在令人憂心。

  至於就業機會,目前香港約320萬的就業人數中,有接近100萬從事非技術及服務銷售工作,佔全港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一。然而這兩類工作的工時在近十年間卻不斷上升,薪金則屢創新低。今年施政報告特首再次強調要將香港發展成為一個匯聚資金及人才的國際融資中心。儘管金融服務業無疑對香港的產值貢獻非輕,但卻明顯未能吸納大量的基層僱員。至於往年大力推動的“六大優勢產業”,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內卻只有短短127個字的描述。到底“六大優勢產業”為香港創造了多少個優質工作機會?當中又有多少個低收入勞工能夠因此而脫貧?施政報告內一概隻字不提。

                      政府應傾全力解決失業及脫貧

  根據特首曾蔭權的經濟發展策略,包括全力發展香港金融服務業、透過CEPA促進香港的專業服務進軍內地市場,再配合“六大優勢產業”,令香港經濟朝向高增值方向進發,我們認為最終只會導致愈來愈多的香港市民無法適應香港的經濟發展,被迫轉投非技術服務銷售的工作,從而跌入低收入勞工行列。究其原因,特首眼中“六大優勢產業”的貢獻只重於創造“優質”工作機會,基層勞工根本與此絕緣。工聯會一直倡導“以就業為優先的經濟發展策略”,正是早已洞察單靠高增值及金融服務業,只會令到香港的經濟結構趨向單元。要徹底解決香港的就業貧窮問題,施政報告內所提的投資教育、就業支援及社會福利三道板斧,無疑只屬微枝末節。是份施政報告令人感到特區政府在分析上雖見問題,但卻仍然沿用過去修修補補的措施,並未有如其他國家及城市,傾全政府之力解決香港結構性失業及在職貧窮問題,實屬可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