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承認超發貨幣致通脹比通脹危害更大

http://www.CRNTT.com   2010-11-19 08:55:53  


 
  文章指出,更為嚴峻的是,兩年來,銀行新增加的貸款,絕大多數都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實體經濟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這也意味著,大量投放的貨幣,並沒有形成實實在在的生產能力和物質財富,而是在鋼筋混凝土之間竄來竄去,創造了GDP,但沒有創造物質財富,更沒有對職工收入增長產生實質性影響。

  也許有人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同樣能夠創造財富、創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這話或許沒錯。問題在於,此輪刺激經濟,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資。銀行投放的貨幣,也主要進入了政府的“腰包”,成為政府的負債,成為政府包攬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物質基礎。相反,各種社會資本因為被政府投資大量擠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閑置資金”。

  這些“閑置資金”除了流向樓市、股市之外,自然會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手段對包括農副產品在內的社會產品進行炒作,導致生活必須品等價格的快速上漲。誰能說物價上漲與貨幣超發沒有關係呢?誰又能否認超發貨幣引發了目前的價格上漲呢?

  文章強調,貨幣超發,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貨幣超發對價格的影響,對通貨膨脹的推動,也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需要厘清思路的是,雖然貨幣超發與應對金融危機密切相關。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認為其對通貨膨脹沒有影響。如果這樣,不僅不實事求是,而且相當有害,甚至比通貨膨脹更加有害。因為,它會誤導貨幣政策的取向,誤導宏觀決策,誤導控制通貨膨脹政策措施的制定,誤導社會資金的流向。

  所以,有關方面必須正視目前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存在的問題,正視貨幣超發帶來的嚴重後果,不要回避責任,回避矛盾,而要針對貨幣超發的現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貨幣的進一步超發,調整信貸的投放結構和提高信貸的投放質量,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達到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