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袁偉時: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

http://www.CRNTT.com   2010-12-24 13:53:23  


袁偉時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訊/“我只把我看到的歷史本來面目如實地寫在紙上”——著名歷史學者袁偉時如是說。南方網今天登載文章“袁偉時八十自述: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內容如下: 

  12月15日,是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袁偉時80大壽。這位自稱“80後”的老少年送給自己的生日寄語是:“笑看塵囂,該說就說!”袁偉時和那一代知識分子一樣,在生命的後半段才有了精神和思想的覺醒。他最初學經濟學,而後哲學,再後來轉向研究近代思想、近代史,一步步拓寬領域,發出聲音,最終在學界內外有所建樹。

  袁偉時真正的學術生涯是在“文革”後才開始,以一部《中國現代哲學史稿》拓寬了整個思想文化史領域;以《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顛覆了傳統學界的近現代人物研究。近些年,因為《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引發的“冰點事件”,更是把袁偉時推上了風口浪尖,引來出乎意料的軒然大波。

  “我只把我看到的歷史本來面目如實地寫在紙上。”袁偉時說。從盲目追隨,盲目信仰,到一點一點拾回常識,建立自信,這不僅是袁偉時的經歷,也是一代人的經歷,更是好幾代人共同走過乃至今天許多人仍在重複的過程,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成人。

  在“80後”的名單上,還有茅於軾、江平、袁隆平、李澤厚、吳敬璉......以及已經離去的吳冠中、朱厚澤,這批知識分子,生於憂患,長於離亂,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進入二十一世紀,白發蒼蒼卻依然立於思想、文化與學術的前端。那些豐富與跌宕的人生經歷已不可複制,他們的精神跨度是從古到今、貫通中西的全息鏡像,其思想學術觀點得來更是不易,應該成為一個民族和國家最為寶貴的財富。

困惑

  我在復旦大學念研究生時,1956年年初,我作為中國學生代表到英國去訪問。那時全國學聯是附屬在團中央的一個機關,曾經邀請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兩個學生代表到中國訪問,對方按照慣例邀請中國兩個念經濟的學生回訪。全國挑選了一個是人民大學的學生宛樵、一個是我到英國回訪。訪問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印象很深刻,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是很困難的,有一次在莫斯科的機場,在公認最好的吃飯地方,我們吃面包時奶油吃完了問服務員要,但說沒有了。回程的時候,在莫斯科紅場,看到最大的百貨公司門前有很多人排隊,幹什麼呢?排隊買皮鞋,從二樓排到大樓外。我們感覺很奇怪,就到百貨公司裡面去看,貨架沒有多少貨物。街上行人穿得很好—多數穿呢大衣;冬天,零下天氣,但到處看見手持冰棍—廣州人說的雪條在吃的人;這是莫斯科的印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