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東變局牽制美國戰略東移

http://www.CRNTT.com   2011-02-18 09:44:09  


 
  總之,所有這些都讓美國在中東地區很難抽身,把主要的政治、經濟和外交資源轉向亞太。

  埃及、突尼斯局勢的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使得美國在中東地區面臨的戰略困境雪上加霜。因為發生問題的國家大都是美國在該地區最重要的盟友,這意味著美國主導中東地區事務基本戰線有可能鬆動甚至瓦解,它給美國帶來的挑戰有可能大過以往所有挑戰的總和,這幾乎是它無法承受的。

  在突尼斯政局變動之初,美國方面的表現似乎還有些幸災樂禍,但當事態擴展到埃及的時候,美國的神經已變得高度緊綳,國家安全委員會幾乎是在通宵達旦地開會,密切注視著埃及局勢的一舉一動。

  儘管在美國的大力介入下,埃及局勢的發展目前仍在美國劃定的“有序過渡”的軌道內,但未來發展的諸多不確定性仍需美國傾注大量精力加以關注,這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1.儘管穆巴拉克下台避免了爆炸性的結局,但埃及的政治過渡期剛剛開始,被美國支持的穆巴拉克政權壓制了數十年的穆斯林兄弟會到底會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這想起來就是一個讓美國和西方世界心驚肉跳的問題。目前,美國似乎已為處於過渡期的埃及尋找到一個理想的楷模,這就是軍事強人蘇哈托倒台後印度尼西亞民主轉型的成功道路,但是,兩者的時代背景、地理背景和國內背景是如此的不同,而埃及政治過渡中的不確定因素,美國更是無法完全掌控的。

  2.突尼斯、埃及事變所產生的政治動員效應仍在穆斯林世界外溢,也門、阿爾及利亞、巴林的民眾從穆巴拉克下台中再次受到了鼓舞,正在進行更大規模的聚集和抗議。正如美國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的那樣,如果在這些國家發生了政權更迭,將會出現比埃及更加失控的局面,而也門、阿爾及利亞是美國反恐堅定的盟友,巴林國土上存在有美國艦隊的基地。

  3.美國在突尼斯、埃及事變中的作為讓溫和阿拉伯國家的統治者對此充滿抱怨,美國如何繼續維繫與這些傳統盟邦的關係成為一項艱巨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