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地方官員為何排斥台灣行善者?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09:37:52  


台灣女記者張平宜辭去高薪工作,11年來投身四川救助麻風村的孩子。圖為張平宜和麻風村的孩子們。
今日的大營盤小學。
昔日麻風村孩子們上學的教學點。 受訪者供圖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台灣女記者張平宜辭去高薪工作,11年來投身四川救助麻風村孩子的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張平宜談到了自己在投入麻風村教育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與政府官員溝通”中,總被認為動機不純,揭當地“家醜”。她說為建校舍找過很多次當地政府,幾乎沒有官員願意坐下來聽她講5分鐘。(詳見鏈接)

地方官員為何排斥台灣行善者?

2011年03月01日08:07新京報 作者曹林 媒體人 

  台灣女記者張平宜辭去高薪工作,11年來投身四川救助麻風村孩子的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張平宜談到了自己在投入麻風村教育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與政府官員溝通”中,總被認為動機不純,揭當地“家醜”。她說為建校舍找過很多次當地政府,幾乎沒有官員願意坐下來聽她講5分鐘。(2月28日《京華時報》)

  張平宜的困境一定能激起許多民間慈善踐行者的共鳴。她的經歷,擊中了公益組織共同的困境———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資金問題,不是熱情問題,而是與一些地方官員溝通時所受到的那種讓人寒心的冷遇。你用滿腔的熱情去救助弱者,卻遭遇到充滿懷疑的目光和冰冷的回應,這種精神上的傷害比什麼傷害都深。

  或許在有些官員看來,張平宜這樣做,一來是暴露了當地有麻風病人,“麻風村”被報道後雖能贏得愛心關注,卻讓官員感覺形象和政績受損;二來暴露了當地政府的失職。救助麻風村的這些孩子,給他們以基本的教育保障,本是政府的責任,卻要由民間去做,這也讓有些官員感覺很沒面子。這些官員顯然沒有弄清楚,麻風村的存在不是“家醜”,而寧願打麻將也不支持救助才是最大“家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